你有没有恨过你的父母?你敢不敢向父母发泄愤怒的情绪?你有没有在某时某刻觉得你的父母从来没有爱过你?很久以来,中国人都认为,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好,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最近一部电视剧《都挺好》,刚播出三天就收获了豆瓣人的无数好评,豆瓣评为8.5的高分。这部电视剧中讲述了同一个家庭中三个不同孩子命运的走向。其中,其中我最喜欢也是让我最心疼的人物就是第三个孩子小妹。
长大后,凭借个人努力一步步从销售小白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家庭出现经济困难,宁愿出钱,也不愿意再与自己的原生父母有任何的瓜葛。有些网友说“父母养了你一生,你却如此狠心。”
但是,有谁知道,她的父母是怎么对她的吗?她的父母典型的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读这么多书没有用。原本很有希望考上清华的她,却被父母安排进了免费的师范大学念书。
这是一种有毒的原生家庭。
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揭示了各种有毒的原生家庭和有毒的父母。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详细真实的心理学咨询案例,帮助你找到那个曾经在原生家庭中也遭遇过痛苦的你。
甚至你会明白为什么你会在现在与这样的方式与对方相处,这都是有你的原生家庭决定的。
本书作者,武志红,他的心理学理论很厚实,而且他的文字基础特别的扎实。文字通俗易懂直白,不晦涩,读起来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一个有毒的家庭,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著名的作家张爱玲,同样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张爱玲就是那句“出名要趁早”的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可是有谁能想到她的原生家庭并不是幸福的?
张爱玲的父亲在外经常吃喝嫖赌,而母亲黄素琼不能忍受丈夫的这种行为,时间久了就经常吵架,最后母亲干脆直接在1924年出国,即张爱玲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没有在身边陪伴了。
而父亲经常不是对她打,就是对她骂,她在书中这样描述到“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张爱玲的婚姻之路并不是特别顺利,她爱上了大汉奸胡兰成,她在爱情中爱的卑微,卑微到尘土里。
张爱玲说“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
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关爱和自由的孩子,在长大后与夫妻关系处理很有可能也并不是特别的完美,她们可能还会重复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的错误,让错误再一次的重犯,这是武志红老师说的。
因此,如果你的感情道路并不顺畅,经常换恋人,一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就任性的说分手,可能,跟你原生家庭与父母的关系有关系。
二,为什么原生家庭会给一个人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呢?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为什么一个原生家庭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巴甫洛夫的狗效应”,指的是当实验人员,用铃声摇晃的时候,狗的味觉是是呈现中性的,没有出现任何唾液分泌的现象,而在第二次先让铃声响几秒,再给狗吃食物,多次配对之后,狗竟然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他只要一听到铃声便会唾液分泌。
而我们在原生家庭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我们的某个行为得到父母的奖励,就会强化这一行为,不管这个行为在当时或者是现在对自己是否有成长的意义,通通忽视。
为什么身为孩子的我们会特别想要得到父母的奖励呢?那意味着得到了父母的关爱,表示父母是爱我们的,那个时候的行为是好的,是被父母接纳的。
而一旦我们的某些行为被父母惩罚,我们就会把这一行为模式放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或者是彻底的就是丢弃掉。
而这种现象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与一个的原生家庭的爸爸妈妈本身就是不会正确的教养一个孩子,教养方式就是错误的,有害的,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比如,以打骂为口号的教养方法,以高标准才能成就孩子为口号的教养方法等等,那么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就会被一个原生家庭所害。
这只是其中之一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那么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内在模式到底有几种呢?
总共有四种,分别是“我行,你不行”指的是内在父母行,内在小孩不行。这种模式关系下,假如父母的一方爱孩子,一方对孩子特别严格,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这种内在模式。
“我不行,你行”,仍是内在小孩不行,内在父母行。假如父母的一方至少爱孩子,但同时又特别喜欢温顺听话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是这种内在模式。
“我不行,你也不行”指的是内在小孩儿不行,内在父母也不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只是经常虐待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模式。
“我行,你也行”指的是内在小孩儿行的在父母也行,如果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又认可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模式。
武志红老师说“在‘我与你’的关系中,‘我’将自己当成主体,也将别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主体。‘我’无条件地自爱、爱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并接受自己和他人。”
只有“我行,你也行”的人际模式才是“我与你”,才是互爱之路。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内在父母爱内在小孩,那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就会滋养下一代孩子,让孩子在关系中得到爱。那,如果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是内在父母攻击内在小孩或者内在父母挑剔内在小孩等等,那么,在这种内在模式教养方式下,养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健全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性格是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它在原生家庭形成,是童年时你与重要亲人关系模式的内化,之后展现在其他各种关系中。这决定了你遇见谁。”
表面上看,似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性格不同,但实际上带来是内在关系模式的不同。
内在关系模式,决定了你的性格。当养育我们的父母内在关系模式是有问题,我们形成的性格也是有问题的。
比如在‘我不行,你也不行’的内在模式中的孩子就容易发展成为杀人狂和偏执狂。比如,一旦恋人与他们分手,他们就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否定,会以极端的手段挽留对方,甚至是以杀人的手段,这种手段代表的是“我剥夺了你的生命,你也不行”。
为什么我们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很大影响?一个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代表了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当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了伤害,内在关系模式是不健全,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伤痛,走向快乐的人生?
心理学上说:只有承认原生家庭带来的痛,正视它,接纳它,才能与过去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最终才能与自己和解,才能使自己不再受伤。
我的朋友刘兰,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毒打之下,经常得不到任何的关心,严重缺乏关爱的她叛逆任性,像个刺猬一样,伤了很多人。她终于鼓起勇气看了心理学,医生才知道这一切的表现都是因为她对原生家庭的痛,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如此对她,她甚至觉得父母不爱他,但是她不敢往那方面去想,在心理学医生的帮助下,她接纳了事实,承认原生家里曾经给自己带来心灵和肉体上的伤痛。她不用暴力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甚至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她开始更多的用语言行动来证明。
正视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伤痛,我们会有各种情绪的变化,那么这种情绪的变化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家人敞开呢?
在心理学医生的帮助下,她发现潜藏在心底二十几年的情绪,比如她恨自己父母如此对她,她讨厌如此残忍的父母,她觉得活着真是没意思,她想让自己的父母得到应有的报应,甚至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想让父母真正的关爱自己。
看到自己内在的情绪之后向自己的父母倾诉。“你们以暴力的方式教养,也许,这是你们自己的原生家庭曾经的教养方式,但我只是个孩子。在我的童年,你们几乎很少陪伴我,三天五天的出差,来到家里看到我不顺眼的事情,就往我身上一顿毒打。我经常在这种胆战心惊,又渴望你得到你们关爱的童年中度过了。但我希望你们真正的关心,是用言语和行动来关心我。”
正视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家人一点点敞开自己,分享自己的脆弱面,同时也看到和理解了家人身上的脆弱。
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东野圭吾在《时生》中所说的这句话——“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既然原生家庭不可改变,那么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今后的路由自己做主,正视家庭给自己的带来伤痛,用语言的方式向父母倾诉,就是自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