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按“制定目标→理解目标→实现目标”的顺序分了三部分行文,我感觉前两部分可以合在一起理解,因为第一章讲why和what的部分也应该是目标的一种分类方法,也要“视情况不同”来制定目标。而且今天读得是第一部分的两章内容,有的点好像有些交叉...等明天把第二部分读完后我再一起做个总结。
第一章 树立怎样的目标
第一章大概写了两点,第一点是制定两个基本原则——具体化和稍困难,列出“具体且比较艰巨”的计划,来取代常见的“做得最好”的计划;第二点即是“what”和“why”两种理解和阐述目标的方式,关于心理对照发和正确思考的内容也一起整合了。下面具体说下第二点,有关两种方式的“自然切换”与“人为切换”:
“why”和“what”的自然切换
- 当我们有了经验后,事情会变得容易且熟练,会把重点放在做事情的意义上
“what”→“why” - 计划的“可行度”与“合意度”难以一致,近期计划“可行不合意”,远期计划“合意不可行”
what|______why______
“why”和“what”的人为切换(应对措施)
- 遇到缺乏或诱惑太多无法实现的事,想想你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每次做时都要想,直到形成习惯。(why)
遇到想做但是特别复杂、困难、不熟练的事,想想下一步是什么,每次做时都要想,直到形成习惯。(what) - 用乐观的方式看待目标,同时用实际的方式思考具体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即完成“可行度”与“合意度”的统一。
第二章 影响目标形成的因素
主要讲了两点,信念与环境。
信念影响目标的形成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个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
间接理论——智力、性格等对一个人来说都是可塑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起点,后天还要多多开发啊。
环境影响目标的形成
大脑的工作记忆是极其有限的,一次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剩下的信息处理都交给了潜意识。“我们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制定的。”
学会利用潜意识,在环境中有意思地插入一些触发点,而且这样做也可以节省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