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算是一个重度患者吧,也是这两天觉出自己已经是一个重度患者,会因此感到恐惧,但还是对自己那个渴望着什么的灵魂抱有希望。于是理性地开始分析过去和现在,得出2个变量,一个是我,另一个则是时间,说的大一点就是时代在变。当然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关联的关系:我=时间*外部因素,这只是一个小人物的公式,我还不足以去影响整个时代的发展。人肯定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至少人的身体年龄在变化,但是时间在这个公式里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累积,由量变到质变,优质还是劣质取决于那个绝对的“我”,这个绝对的我不因外部干扰而变化,比如冥想的“我”,不会因为打雷下雨炎热或者寒冷而变换,哪怕是地动山摇也改变不了的一种人格。
我
我喜欢回顾,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写作,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记录下自己一辈子的生活,等到老了,走不动了,慢慢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些路,是一件很浪漫也很幸福的事情,就好像重新又活了一遍。
自从出来工作后,我时常会将工作前的自己和工作后的自己对比,工作的日子给我增加了什么,又带走了我的什么。毕业一年多了,还是后知后觉,总感觉自己是刚毕业的新人。一年的时间,我在变,从前鄙视宅在家里的人,后来意识到,人会累,累了就哪也不想去了,慢慢地人会变懒,变得越来越想要简单的方式去度过一天天的日子,最好是什么也不做;大学的我很热闹,后来变得越来越热闹;脸上的雀斑就好像每天在我脸上做的标记,随着时间的累积,记号越来越多,可笑的我居然把这个罪状归结到我从事的工作,甚至因此想要换掉自己的工作;变得没有那么喜欢去感受清晨的空气和阳光,只有起得早又心情好的时候会去晨跑;变得不想去控制自己的身体,让他尽情地去享受慵懒······猛地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以前特别讨厌的人,而有一点一直没变:自命不凡,储备的东西几乎枯竭还守着那可怜的自命不凡,这让我更加厌恶,现在似乎只剩下自我排演的喧哗,恰恰彰显了内在的空白,这种空白是外在的热闹无法填补的。
时间
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不可替代”的思考,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不可替代,在一大群涌来的小鲜肉中屹立不倒。昨天刚好听了罗胖讲关于时代与行业的话题,过去选择行业是选择一生的命运,现在选择行业是选择成长的暂时基地。在某个岗位上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必须要具备非常成熟的专业技能,风水轮流转,假如你从事的那个行业不火热了,夸张点说消失了,你该怎么立足呢?这也是我一直在臆想的一个问题,假如互联网这个行业消失了,不要激动,只是假如,我该以怎样的方式立足于社会,怎样去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更何况现在自己还没能达到这个岗位的不可替代的等级。时间在不断向前,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引起了人的职业危机,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尽管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终究取代不了人。当然大部分人的失业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优胜劣汰是人类进化的法则。
这个思考点,让我开始从学历鄙视自己,虽然说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是能侧面地反应一些问题,一个人的学历越高,侧面代表了他保持学习的时间越长,这是不可否认的。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保持着学习,他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差不到哪去,那么无论时代怎么变化,都不会被淘汰,至少在中国,这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两种能力。
插播一个感触,最近泡剧泡综艺的糜烂生活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可能是因为最近的思考点不一样,我发现不管是任何节目,只要能够出现在荧幕上的人,就都拥有你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能在那个地方立足的一项或者多项技能,不仅仅是长得好看这么简单。
好了,回归到我这个重度患者,开启自救模式的第一步,把失去掌控的身体一点一点复苏,接着去建立自己的绝对立足点。最后引用海尔董事长张瑞敏的一句话,要么自建一个平台,要么加入一个平台。同理延伸可得,要么学习别人的理论体系,要么自建一个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