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你想起白天被脾气暴躁的上司训斥,你想起走在路上被无理的路人撞到咒骂,你想起傍晚被父母唠叨又看到谁家的娃娃特别可爱,你环顾四周,寂静无声,你心中苦闷,想找个人聊聊,翻看近1000人的微信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郁闷地想睡一觉就好了,可是这样的夜晚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再次来临,直到你避无可避,深刻的意识到你“该”找个人聊聊了。
聊聊这个词看似随意,好像就是天南地北地闲聊,不求解决什么目的,可是聊聊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在聊天中会发现我们那些不可言说的痛苦可以被言说,那些不可理解的烦恼可以被理解,那些曾埋藏在深处的问题可以暴露在阳光下,也许痛苦依然在,也许烦恼没有消失,也许暴露解决不了问题,可是讲述的好处就在讲述本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也许是封闭的个人独居,我们倾向于快速解决问题,我们没有时间去倾听和讲述,我们觉得一个成年人,你该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谁还没有点烦心事呢,你该自己去消化这些事情,做不到?你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情绪不稳定的人。为了所谓的情绪稳定,我们封闭自己的内心,尽管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表面依然波澜不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抑郁的积极人士。
抑郁这个词好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你想不通,这样一个平时大大咧咧,永远挂着微笑,永远用欢快的声音和你打招呼的人怎么突然就抑郁了呢?
我身边最近的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是我妈妈,虽然我们一直觉得她神经质的口渴是精神问题而不是身体机能问题,虽然我们一直建议她去精神科看看,可是当医生宣告她患有中度抑郁症的时候我还是惊呆了,我第一次意识到抑郁症离我这么近,我惊讶于我妈妈竟然对医生说自己有过自杀的想法,而这些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只会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却从来没有认真倾听过她的痛苦。
对于心理医生,我妈妈一开始是抗拒的,她不承认自己心里有问题,好像去看了心理医生就会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想起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次做心理调查,我那段时间状态不大好,看过心理调查后,学校的心理医生想约我谈谈,我拒绝了。那种拒绝是下意识的,就好像赶走什么瘟神似的决绝,我?我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抗拒是源于不了解,洛莉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作为心理医生向我们揭示了她以医生视角遇到的那些病人们,身患癌症时日不多新婚燕尔的朱莉;因自己疏忽导致儿子车祸去世,深陷自责的约翰;孤单一人的独居老人瑞塔;被父母抛弃,私人生活混乱的夏洛特...
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医生视角告诉我们病人身上的问题,心理医生也是人,也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医生也需要心理医生。洛莉以坦诚的态度告诉我们作为病人她的寻医之路,被男友抛弃的愤怒,毁约造成事业危机的焦虑,人到中年的彷徨...所有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心理医生,让我们看到,你看,一个有着各种心理知识的心理医生尚且需要找个人聊聊,而我们又何必压抑自己聊聊的欲望呢?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没有癌症,生死这么夸张,都是生活的小问题,可正如洛莉所说“痛苦就是痛苦,人们所受的折磨不应该被拿来做比较,因为痛苦并不是一场比赛”,而你所谓的小烦恼背后也许掩盖着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更深层的烦恼,只有聊聊才能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的痛苦,这也许也是一个改变的契机,正如洛莉的心理医生所说“轻视问题是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你无法改变你否认或轻视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挺希望自己大学时候能接受那位心理医生的邀请,我很好奇那时候真正烦恼我的究竟是什么。不过没关系,人生很长,下次再碰到烦恼,我会找一个人聊聊,希望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