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纯
把三晳分为前三晳和后三晳,是三晳传承中的一个独特之处。这不但关系到传承,也关系到我们对三晳的参悟,而且还是透破三晳的一种方法。
关于前三晳、后三晳,陆锦川老师是这样说的:
三晳的发生、演变、定型,分为前三晳和后三晳两个阶段。前三晳是传下来的,大约成熟于清代末期,是我上边两三个老师具体形成的,时间不会很早,大约 100 年左右。在我以前,只传下六个字:化生、对待、流行。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这是宇宙万有规律的总体描述。
三三而九的演变,是我的悟证。前三晳到我手中,发展成后三晳,各加了一个字:化生为规,对待为观,流行为律。前三晳是骨头,后三晳加了肉、皮。
在陆老师公开讲学传授之前,道家太极门是独脉单传。陆老师上边的是他父亲玄一祖师,玄一祖师上边是而清祖师,再上边是宏真祖师。在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法本——《太极经》中记载的三晳是:
曰化生;
曰相待;
曰流易!
我们姑且称之为——太极经三晳。这应该是玄一祖师之前,甚至是而清祖师、宏真祖师之前传承下来的。
在《气道针经》中,玄一祖师言:
道可道,先常道,欲学出世,先习世间。有界之道,约之曰三:无有终始,不离化生;事理物情,不离对待;变化奇正,不离流行。明易三哲,大道契心,析事格物,自不昧矣。
此处所言的“三哲”即是我们现在讲的三晳。所以陆老师说,化生、对待、流行这六个字,是祖师们传下来的三晳。也就是陆老师在参悟时的前三晳。经过他的悟证,三晳有了一个突破性地发展。《仿佛谈道录》中说:
三界之理,集于三界之晳;三界之晳,成于有界之理。有界之理,常见三晳。故有界三大晳,为三界九晳的理学基础。
“三界之理,集于三界之晳”,晳为理之大成,而理不越三界,故三界之晳集三界之理而大成。“三界之晳,成于有界之理”,三界之晳一共有九个,故称之为三界九晳。九个晳皆“成于有界之理”,即九个晳是由有界之理组构而成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明白陆老师在2001年的第三期三晳研讨班所讲的那段话了:
三晳为九晳的基础。你不要认为只有去掉三晳才能发现四晳、五晳。没有三晳这个基础,就不会有那六晳。九晳都隐含在三晳之中。
这段话的难点在最后一句——“九晳都隐含在三晳之中”。那么,究竟是隐含在哪里呢?既然“三界之晳,成于有界之理,”因此很明显,是隐含于有界之理中。但是,有界之理对应万有,万有无穷,有界之理亦无穷。那么要透破三晳、参悟出四晳,若采取穷举法去一一试错,岂不是比大海捞针更困难?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陆老师当年是怎么做的。在1998年的〇期三晳研讨班上,他说:
三晳本来就够多了。我自己的参悟过程是这样的,先把三晳参至三三而九,最后又九九归一。归一以后,顶出第四晳,这时候四晳非出来不可,九九归一了你还不出来?非出来不可。我参出来第四晳以后,我的老师玄一大吃一惊。
为什么玄一祖师会大吃一惊?因为陆老师参悟的方法和内涵出乎他的意料。陆老师说:“前三晳的悟证方式,就是不断地找难关。”这是祖师们的悟证方式,即运用三晳“向外”格解。而陆老师认为:
要把问题消灭掉,不是把它缩小,而是把它放大。比如,你要透破化生这个晳理,需要把它放大,放大以后它就破了,没了。看到没有?我要透破这个晳理,我要发展这个晳理,我要发展到把它融会贯通,把它放大了,它自己就化掉了。
我现在要明了三晳、透破三晳,就必须把三晳融会贯通发展到极点。
怎么放大、发展到极点?九为数之极,“把三晳参至三三而九”,即三晳与三界(三极)组合而演变出三生说、三对说、三变说:
对待观——绝对、相对、非对;
流行律——有变、有常、常变。
这是陆老师悟证的后三晳。详细的内容,可参阅《气道》、《气道针经》、《仿佛谈道录》等著作中的相关章节。
总结一下:
太极经三晳——化生、相待、流易
祖师的三晳——化生、对待、流行
陆老师的三晳——
化生规——奇生、偶生、变生;
对待观——绝对、相对、非对;
流行律——有变、有常、常变。
三晳是道家太极门的核心内涵,从这些演变的过程来看,太极门的传承方式,已经打破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师崇古的传统。
那么三晳是不是就这样定型了呢?当然不是。
陆老师在〇期三晳研讨班上说:
在化生的境界,生前面必须有成的内涵,我在参化生规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过几天,我讲成生规,成在前面,生在后面,生了后面再成,这个成和前面的成是不一样的性质,但是没有前面的成,后面的成成不了。
为什么我要改为成生?我觉得它不完整。
可惜我们没有看到陆老师讲的成生规。但是,即使把化生规改为成生规了,三晳也还会变。因为在2015年时他说:
三晳,还有四晳五晳,都可以变,为了参悟,为了教学,就要发展。真理永远是境界性的,境界自然流变,理说当然要变。
三晳因境而变,这是三晳的流行律所决定的。那么我们由此可知,三晳本身就具有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而最为关键的是前三晳、后三晳的这种特殊设置。为此陆老师还特别强调说:
前三晳必须与后三晳合,才全体用,才会显出力量。
后三晳必须是你自己的——三晳立自己。
后三晳就是要你自己参、自己化、自己通,就像食物之于肠胃。不是你自己的,就不能叫后三晳。
后三晳是桥,没这个桥,只有两端,你和三晳不能成为一体。
而且在《本如当来》一书中,陆老师更是直言:
我们太极学的后三晳,是为了破前三晳的。
可见,立自己的后三晳是透破三晳的关键步骤。有志于悟证三晳智慧者,切记!
三晳学邮箱:
sanxixue2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