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正在上大学的妹妹突然在微信上问我:
“姐姐,你觉得你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吗?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懵状ing……
细问之下才得知,她最近意识到自己在专业上有点间接性踌铸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意思,恨自己没能全力以赴。她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她毕业后也不想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她说如果去做她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摄影、约拍、影楼...她一定能做得很好。她知道我曾经也是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的人,所以跑来问我。
我怔了许久,有些想笑,还有些想哭,恍然若梦般,原来我已经毕业两年了。
“毕业”这个字眼,会让你想到毕业旅行,想到新的生活,新的开始;但是你忘了,它往往伴随着很多的无奈。两年前的我就是那许许多多无奈中的一个。
“爸,妈,我走了啊,反正不管怎么样,我总得出去做点什么来养活我自己,以前的事情,我们就都不要再提了。”
妈妈哽咽道:“如果早知道……唉,怪爸妈没本事。”
“没事的,妈妈,人嘛,哪有那么多早知道呢,我们总得朝前看是不是。”
于是,我拖拉着大大的行李箱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这里没有爱我的亲人,没有懂我的朋友,唯一熟悉的,大概就是行李箱中的零零碎碎了吧。
是的,我不喜欢我的专业,不喜欢我的工作,但我很清楚的一点是:我已经毕业了,我需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仅此而已。
对于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每一天的开始,都是一种煎熬。你会抗拒起床,抗拒接受一切和工作有关的事物,你不会有热情,也不会主动,更不会元气满满。我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每天交流的话不会超过十句,闭塞的环境让我的情绪变得无比的糟糕,我几乎快觉得自己是抑郁了。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便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的资料,预约了一个口碑较好的职业规划咨询师,我没有报多大的希望,只是单纯地想着,找一个完全不认识的,没有任何交集的人说说话也是好的。咨询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各种职业测评都指向我是适合这个岗位的,包括我预约的咨询老师,在和我交谈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
我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呢?我明明就是非常不喜欢啊。老师最后给了我一个提议,说:你试试看,竭尽所能地去把它做好,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把它做到你所能做到的最好,如果一年之后,你还是觉得不喜欢,我们再来换工作;并且,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你把事情做好之后再离职对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会更有利。
综合考虑了一下,我接受了老师的提议,给了自己一年的期限。去试着接受这座城市,接受身边的同事,主动要求做更多的事情,我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把它做好,做好了我就可以脱离苦海了。
我为了不让自己有多余的时间去左思右想,工作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自学绘图软件(因为同事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没有人会像在学校那样主动来教你,你只有靠自己自学),钻研公司之前的项目,总结思路流程和绘图步骤,然后逮着机会就开始问同事和前辈,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在工作之余,我给自己报了健身房,有了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去拼,同时,你也能有机会去认识一些工作之外的人,扩大你的交际圈。
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坚持了两年,工作慢慢有了起色,以前老板领导都拿我当空气,现在已经是重点培养对象了,有外出对接的项目都会带上我。我开始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一些成就感,虽然也不见得我现在就有多么喜欢它,但它能保证我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我有能力给自己请健身教练,给自己买更好的护肤品,给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比如,微单、电脑、平板...等等。而在即将到来的一周,我还将带着全家人出去旅行。
所以,不喜欢,从来不是你不去努力,不去全力以赴的理由。有问题的不是你是否喜欢,而是你是否真正去正视过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用不喜欢来作为逃避的借口。
我知道妹妹年前给自己买了单反,我问她:“最近可还玩单反吗?”,她说:“每天上课都累死了,哪里还有时间去摄影啊”,我又问她:“记得你说过你有朋友在影楼工作,你既然也想去,可有跟那位朋友说过自己的意愿,向影楼争取过相关暑期的实习岗位吗,你暑假不是快到了吗?”,她说:“最近忙考试呢,还没有问。”
我能理解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我也知道大学生活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我只是想说,很多在你想象里以为很美好的事情,实际上隐藏着很多的艰辛,你不去行动,不去做它,你就不会知道,你所谓的喜欢,能不能抗得过事情本身带有的艰辛。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就尽力去实现它,把它付诸行动,你的想法才有存在的价值,你才有资格说,这件事情是我想做的,不然,你只能说,那是你想的,仅仅只是想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