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放学后,便趁着黄昏的余晖,漫山遍野地去采花,捉迷藏,玩到大人们的呼喊此起彼伏了,便一哄而散,这时候各家各户的烟囱都升起炊烟了。
烧火的时候,青烟就从灶门一涌而出,被热气蒸腾到房梁预留的烟囱口,袅袅绕绕飘到空中,很快散作四处,消了它青淡的颜色。
一块块腊肉吊在灶上方,受着这青烟的熏陶,脸色变得红艳艳的,与灶火谈着家长里短。青烟与灶火共同使鲜肉的生命得到延长,形成一种别样的风味,一种烟尘带来的咸香,这种味道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啧啧称好,这是炊烟的功劳。
跟着青烟一块探出灶门的,还有不断变换的火舌,舔着悬挂在灶上方的铁壶,铁壶受着烟熏火燎,变成了黑脸的张飞,烧开的水咕咕噜噜,咋咋呼呼。多少次与父母去探望外婆,行走在乡间,渴极时,向路边的栅栏里闲坐的老爷爷讨水喝,热情的老人拿出来的大搪瓷杯子,盛着的黄澄澄的茶水里,总有一股亲切的烟尘味。
父亲回忆起他小时候,家里孩子多,都在长身体,大锅饭油水少,不等开饭时间,都是饥肠辘辘。但白天是不敢自己开小灶的,若是哪家的烟囱里冒出烟来,被人老远看到,就会有人到家里来查看没收的。奶奶到处想办法得到的一点粮食,只能等到半夜的时候拿出来,悄悄煮成稀粥,小孩子早将炉灶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都捧着饿得咕咕叫的干瘪的肚子。夜半时分的炊烟像是遭受劫难的小孩,趁着夜色出逃,一出烟囱便隐匿了踪迹,与墨色的天空化为一体,格外的小心翼翼,默无声息。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了,炊烟也变得大胆起来,各家各户一到做饭的时候,各种样式的青烟争相斗奇,随风起舞,个个都是风姿绰约的墨黛美人,真是:
黄昏黛瓦铺栉比,红紫山花次第妍。欲问珍馐何处觅?鹧鸪声里笑青烟。
——我发现我是有将文章改得面目全非的本领的,这算不算是一种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