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山游记
8月5日上午十时许,我同婷婷到达大武。与帅博联系,就在大武到临县的交叉口等。不久,帅博开车赶到。上车,略问几句,驱车北武当。
北武当供奉真武大帝,也叫玄武天尊。玄武属北,性水。然此黄土高坡历来缺水,令玄武镇守此处,也可说是尴尬的紧。车过峪口,帅博谈及于成龙。说话之间,已到来堡,也就是于成龙故居了。
迎面是一尊高高的于成龙塑像,塑像背后是一排吕梁山很常见的砖砌窑洞,左手边是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墙壁上浮刻康熙手书的一个大大的“廉”字,右手边是一颗有百年历史的“功名树”,枝条间缠绕了无数鲜红的平安符。
我与帅博先沿着窑洞转转,两名官员模样的人路过,问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是哪两江,我刚说了“江西”还在想另一江时,其中一人已经不耐烦地说于成龙没有到江西上任,不包含江西,我听了笑笑作罢。窑洞木门锁闭,由门缝里望进去,乱放着一些古式的家具用具等物。到了第一间,是于成龙生平陈列馆。细细地看了一遍,就想到了今年到离石安国寺看到的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45岁之前在安国寺读书六年,45岁才取得副榜贡生的资格。按学历算,可以说是很低了。但能够从当时全国翘楚之中脱颖而出,做到两江总督,是必有过人之处的。当时在安国寺读陈壮履的《于清端公读书楼记》,其中说到于成龙读书:“吾儒治学须惜分阴以砺其学,古人燃糠燎麻良有以也。”又说:“读书宜明行术,不徒虚声以盗名誉。”当时陈壮履目睹于成龙往日读书遗迹处处,而人已不在,只留清风畅永,“乃慨前贤之遗征余韵至今弗坠,令人徘徊,企慕而不能去,诚有以感人至深者。”按,陈壮履是山西另一位伟人陈敬庭之子,与于成龙之孙于准为亲家。陈敬庭主编《康熙字典》,是康熙的老师。世人对他的生平所知不多,但很多人都知道山西有一座“皇城相府”。
出了窑洞,走进“廉政文化展览馆”,迎面是清代清廉官员的塑像,我匆匆一瞥,转入另一个房间。从这间开始,按时间陈列着于成龙从出山到谢世的一生事迹,清代李光庭在《谒于清端公祠》中写道:“论功竟待三年考,酬德还期百世歆。此日坡仙堪把臂,流风遗泽总棠阴。”人生功过臧否,自有后人评断。如果立志人死了,却还活着,就需要励志清节。为学,勿以虚名为累;为官,勿以贪赃枉法。立功树德,尽在斯间。走着走着,就到了最后一间,是于成龙家训的陈列。竟意外看到了陈敬庭所写的《于清端公传》。古文中,《于清端公传》共有两篇,另一篇是清代袁枚所作。《清史稿》中有另一篇作《于成龙传》。陈敬庭与于成龙惺惺相惜,时代姻亲。对于成龙所知,自非袁枚所能比。袁枚在《于清端公传》中,比较客观地记述了于成龙“尤善治盗”,做间谍,抓捕黄州盗魁张某;抓江宁鱼壳,犹记叙曲折变化,详尽斐然。陈敬庭与于成龙,一者有同乡之谊,二者官志相合。于康熙二十年冬十月,在河北怀来相遇。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相见。当时于成龙已经64岁,陈敬庭43岁。两人见于寒雪之中,却跨年相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见,心向往之。陈敬庭对于成龙的敬仰向往之情,于《于清端公传》中历历了了。陈敬庭在《于清端公传》中记载了一个细节:于成龙在歧亭时,他的儿子来看望他。当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儿子带回去,就割了半只腌鸭让儿子带回去。当时人们编了一支歌谣说:“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归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于成龙人传“于豆腐”“于青菜”“于糠粥”,于此可窥一斑。读《于清端公传》,仿佛看到一位须发皓白耳聋眼花的老人,匹马仗剑,立于营门,面对叛贼,雷声呵止:“今日我死之日也,敢言退者斩!”的气吞万里之壮士。读书人养浩然气节,践行大丈夫之行,山崩不惧,何惜区躯。
读完了陈敬庭的文章,我与帅博沿原路而出。电话呼叫婷婷,她在观看关于于成龙生平的电影。出了廉政文化展览馆,站在郎朗乾坤之下,看到一批穿着制服的人在于成龙塑像前集体留影,旁边一面鲜红的党旗平展开来。帅博问我:“你说这些有用吗?”我看看他的眼神,却一时没有回答。抬头看天,阳光明亮,有片片云朵聚集。“廉与不廉,在行更在心”,我说了这一句,却内心依然不踏实。转眼看塑像前时,那些人已经开始发言宣誓。
等到婷婷出来,我们三人出来,坐车向北武当出发。
山行不远,已见车旁翠木扶摇,山势耸拔。帅博说武当山不远了。
果然,随着两旁山壁逼仄,一座汉白玉六柱牌坊出现面前,上刻“北武当山”四个鎏金大字。牌坊前有车辆不许进山的提示,顺着指示箭头,可以看到旁边的停车场。帅博没有理会,打了一个电话,继续向前。几分钟的时间,又到了一个岗亭。一根横杆平行路面,岗亭旁有人制止我们的继续前行。帅博继续打电话,我就下车去看。
公路建在一座桥上,桥下流水淙淙,不大却清冽。旁边一座道观,有三民工人在取土,一名道姑与这三名工人说笑。我听不懂她们的话,却听出了她们的欢快。道观之上,山势陡峭,杂树丛生,滴翠流碧。再往上,云层密布。我蹲在石岸,看那流水。
帅博的电话依旧在打。我理解他想照顾我们,也不便做声。一会儿,我们转头往回开,又到了山门牌坊处。买好了票。这时看到超市旁边一家卖凉皮碗团的,肚子里的饿虫立刻苏醒,哭闹着要吃。问问婷婷,她也饿了;再问问帅博,他早晨就没有吃饭。于是坐下,分别要了一份凉皮,一颗鸡蛋。等凉皮上来,问老板娘要来了醋。老板娘倒热情,说这醋是本地用高粱自家酿造的,非超市里卖的可比。帅博也说醋是一酸二香,好醋才香。
吃了凉皮,出来坐上了车。车还未开,于是就在车里闲聊。正谈话间,天空一黑,大雨就倾斜下来。不到几分钟,地上已经黄流汹涌,耳中满是噼啪雨声。正犹豫间,天空一亮,雨已停了。此时一片嘈杂声传来,一群游客上车,司机也上了车。
车随山路而行,路随山势回旋。山势渐陡,路亦狭窄。从车窗往外望去,已见山顶白石巍峨。北武当山最高处香炉峰2254米,被称为“三晋第一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真武大帝在道教中传为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被称为中华祖龙。道经上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这个传说中,真武大帝的故事已经明显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正瞎想之间,车停了。
下车抬头,便是万神庙。这个称呼老让我想起罗马的万神庙(Pantheon),尽管明知这种联想没有道理,但就是止不住。罗马万神庙成了意大利的标志,北武当山的万神庙充其量也只是这座山的标志。拾阶而上,十几阶便小腿发软。我才想起连续几天没有完整地吃过饭,腹泻已经掏空了肚腔。
到了万神庙,探头看看,泥塑彩画,已经剥落很多。门口也像其他景区一样,鼎炉中香烟缭绕。旁边一俩妇女,也懒得搭理我们。现在是旅游淡季,她们也没有精神。何况以她们的阅人无数,抬眼便知是不是掏钱烧香的主儿。转过庙后,稍微平缓一些,两个妇女招呼我们“请”平安符,我给婷婷拿了一条,帅博也拿了一条。看前面,一颗大树上璎珞飘拂,绿树几乎成了红树。他俩就跑前去拴符。婷婷问我需不需要一条,我回应她道:“平安在于自己行为,求人不如求己。”过了这段平缓之路,突然雷声大作。正恍惚时,大雨落下。我们四下里看看,见一石洞,急忙跑去避雨。
这石洞贯通山坡,于是山风便愈加猛烈。这猛风一吹,身上雨湿,感觉如处深秋。对面山色黛绿,山间水汽蒸腾,如云似雾,白龙出岫,玉凤翔林。直看得我如痴如醉。这倒是游北武当山的意外之得。也许这真武大帝见我等前来,特意化雨相迎?这么胡思乱想着,雨却停了。
石阶开始陡峭,尽就峭壁开凿,有些石阶只容半足。登阶而上,见一凉亭,于是进去歇歇。站在亭中,回头望去,之间登山之人头顶。举目四望,远处山洇水色,一派苍茫。东南角一处山尖,背着一团鲜亮的辉光,好像一位得道仙人。我指给婷婷和帅博看,她俩非常兴奋。帅博说,幸亏这场雨,要不然就难得看到这样的奇景了。我点头称是。歇了一会儿,继续登阶。
游北武当山据说需要登1455级石阶,抬头看,石阶蜿蜒曲折,树木扶疏。问问下山的人,说才走了四分之一。婷婷与帅博在前面走走停停,我则腿脚酸软,虚汗直流。正登着,阶间一条千足虫蜿蜒而行,我叫她俩来看。我用手指摸摸千足虫光滑的背,它稍稍回头,继续探索前行。好容易又看到一座凉亭,我便说我不能再登了,叫她俩继续登顶。
坐在凉亭里,才觉云开日出,热气蒸腾。我把背包靠石柱放好,背靠着石柱歇息。凉风拂面,爽气生心,不知不觉间竟睡着了。
梦中不知所往。一阵嘈杂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两家子人有十几口到凉亭中歇脚。我忙把腿脚从石凳上放下来,给他们腾出一块儿空地。他们说笑了一阵,就继续登山了。我站起来,伸伸已经僵化的腰骨,复坐下来抽烟。
此时两个工人上来。一个扛着一台望远镜的镜头,另一个扛着支架,也到凉亭中抽烟歇脚。我目测那两个物件,怕有三十几斤重。他俩瘦骨嶙峋,却没有疲惫的神情,许是经常登山的缘故。抽了一支烟,他俩出去了。我于是收拾一下,把背包背好,继续登阶。
这条石阶岩山脊而凿,两旁不远处就是深渊。奇松错落,怪石嶒磴。当年吴冠中两次登临此山,认为北武当山属于黄山一派。自古“黄山归来不看松”,但这北武当松树的峭拔多姿,不比黄山差。虬枝伸缩,出人意表;依石而起,蜿若游龙。北武当山山石为花岗岩为主,间有砂岩。在下面凉亭时,巨大花岗岩中纵横着十几公分宽不等的裂隙,裂隙间石质与周围截然不同,一看便是岩石开裂后填充的。我爬上岩石,仔细查看,白石间有云母石的辉光。便猜测这是否属于火成岩一类。当时举目四望时,看到东北角处一处金字塔形山体,呈典型火山形状,就猜测这武当山一派,应该在很古的时候是火山多发带。当年王朝闻把北武当山上的“龟蛇石”峰叫作“水火峰”,无意间道破了北武当山地质上的形成。
又十几分钟,迎面婷婷与帅博已登顶归来,轻轻松松一脸欢容。我们便一起下山。
下山要容易得多,不一会儿,已到万神庙底。坐了车,回去。
路上商量好了在峪口吃饭。到了饭店点了清炖排骨、家常凉菜、家常烩菜,再要主食时,老板娘说别要了,这三个菜你们吃不了。不一会儿,第一盘菜先上来,好家伙!看这容量,不要说三个人,就是五个人也吃不了啊。本来几乎一天没吃饭了,人饿了就不知道自己肚子的深浅。现在面对着这么实惠的菜,才相信老板娘的话。帅博的老家就是峪口,他便说起老家的情形。边说边吃,肚子已饱,菜才下去一半。结账时,我不由地感叹,本来还以为这里的菜有些贵,看这菜的容量,哪里有贵?
出来时,黄昏在山,流水婵媛。帅博把我们送到了大武,看我们坐上车才离开。
一路上,我昏然入睡,不觉间就到了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