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不是软文。
这是一篇很硬的文章。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知乎上看到了关于三节课的问答,又上了三节课的官网查阅了相关信息,凭我的直觉判断不是坑钱的培训。当时正好要到北京去面试,于是我当即决定去北京一趟参加三节课的第十一期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
之前参加过闪电孵化器的创业训练营,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对这种实战训练营还是挺有好感的,比起线上的视频教学课程,这种实践式的学习更有意义也更有趣。
第一天课程一开始冬琪老师要求我们迅速互相认识。训练营里面的各行各业的朋友都有,颇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感觉。训练营的小伙伴们都是很有意思的人,尤其是跟我一组的美女正太们,有已经工作了几年的PM,有准备转行干PM的传统行业人,也有跟我一样想做PM的学生,彼此交流起来也都非常轻松愉快。
第一天冬琪老师主要讲的是一个产品的诞生,从用户分析到需求分析再到流程与体验。一整天的课程都是以一个“网上卖菜”的实例去讲解和分析的,最后是动手实战给爱运动的人设计一个互联网产品。
课程一开始老师就举了三个网站的例子,三个网站里面设计最差得反而最后活得最好,设计最好的反而最后死得最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设计永远是为功能服务的,UI漂亮与否永远只是用户体验中的一环,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究竟能不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
冬琪老师真的超会举例子,每个知识点都会旁征博引,无论是业界实例还是生活实例都能信手拈来,令人叹为观止。在“确定影响面”这一部分,老师举了很多创业实例用来印证产品的使用频次高低和目标人群大小的关系;不一定要做高频、目标人群大的产品,有的时候适度改变产品定位,做一些目标人群小、高频的产品也有很大的机会;在“目标人群特征分析”这一部分,老师也利用“如何识别交友网站上的酒托”加以讲解如何给用户去贴标签并去识别目标用户;在“流程的重要性”这一部分,老师举了和老婆吵架的流程用来说明流程的重要性。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最后也做出了像模像样的产品——“约跑”,给出了用户分析、需求分析和流程图、原型设计图。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不断磨合,不断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这种动手做产品的感觉真的很棒。一天下来让我对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了产品从无到有的思路。
第二天主要是luke老师讲一个产品的成长,也就是如何去运营产品,最后也是结合第一天做的产品进行具体的产品运营规划。luke老师自己也说了,跟第一天的课程不同,运营这块更多了讲的是对运营的一些理解和一些抽象的模型,希望给我们搭建一个框架,之后再往框架里面不断填充东西。
我之前对运营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对运营的感觉就是对产品的一个商业化。luke老师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概念,他说“运营实际上是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使产品价值最大化”,纠正了我之前错误的观念。
luke老师给人的感觉是对产品、运营理解非常深刻的人,而且非常擅于总结归纳与抽象升华,说话飘着一丝“仙气儿”,表达的很多观点都值得反复地思考。比如老师用“T字图”讲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看似很复杂,其实也就是三种:B端、C端、平台,(做得最好的分别是百度、腾讯、阿里),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各种复杂的商业模式一下变得清晰明了起来;“要通过B来驱动C”,之前我错误的理解是要通过C来驱动B,实际上,B2C类的产品在资源有限的时候要先培育B,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C,这样产品才能跑起来。还有诸如“运营跟随流程”、“伤害用户价值的运营是不良运营”等等等等精彩的观点值得仔细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除此之外,luke老师还结合微信等具体产品讲了4个运营模型,也阐述了如何在产品的不同周期(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去做具体运营,让我对运营也有了大致的理解,之后再去学习运营相关的知识就不怕走偏方向了。最后也针对第一天的产品设计做了从零到一万的运营方案,我和小伙伴们最终拿出做得非常赞的运营方案。
两天的学习下来,按照小伙伴的话说,都有点知识消化不良了。另外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是很值得我去学习的前辈们,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总之,这次三节课的产品训练营的确收获巨大。
当然,这次的学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还有很多要学习进步的地方,要成为一个优秀的PM需要不断的积累。两位老师给了很多建议,比如坚持去体验新产品,坚持画产品原型,坚持跟进产品的迭代,都是我接下来要踏踏实实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