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从小到大都上过美术课。对于美术我毫无艺术细胞,对于美术课我一百个热爱,当然这绝不是对于艺术的热爱,而是来源于美术课可以划水放松。
印象深刻的是在美术课上看过的一部记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记录片的每一集很长,课上只能放一半,但是够吸引我,剩下的回家自己补全看完,这部片子以艺术史为线索根据卢浮宫的馆藏分类,分别演绎中亚,埃及,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空下的东西方艺术史,穿插各领域重量级专家的点评,同时也呈现了卢浮宫与故宫精妙构思与创意,更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这是第一次接触艺术类的纪录片,也是第一次对艺术或者文物美产生兴趣。即使我既不会画也没有艺术天分,但是喜欢听艺术史,看不同的画风,体会古物之美,这是不是有点附庸风雅?
一入艺术深似海,我才看了一眼海,就已经把我淹没。种类之多,派别林立,历史悠久。可以说从人类伊始,艺术就是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史前岩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万-70万年,发展至今,艺术已经呈现五彩缤纷之态。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纵观人类艺术的结晶。
就拿卢浮宫来说。卢浮宫最初建于12世纪,历经八百多年,此间居住过50位国王与皇后,为何谈卢浮宫而不是故宫,一是因为卢浮宫内的种类多,流派多,形式多,而故宫主要是以明清皇室的珍藏为展品。在卢浮宫能找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抽象派等不同画派的代表作,还有来自希腊、罗马、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的历史珍宝,还有不同画风的作品,巴洛克,洛可可等。二是卢浮宫的藏品从公元前至现代,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先不说这些藏品的来历是否光彩,只谈艺术形式的丰富是很多其他博物馆无法企及的。正如卢浮宫雕塑馆前馆长所说:“作为一个藏品的海洋,卢浮宫有两条线,一条是将人们引向确定无疑的才华,比兔引向《蒙娜丽莎》引向《米罗的维纳斯》,引向米开朗基罗,,引向缇香,引向伦勃朗;另一条则更曲折一点,是引向迷惑,引向震惊,引向窒息,引向独属于你自己的珍宝。”可惜,我还没去过。
可以说,就算我穷尽一生也无法看遍众多经典作品,但这不妨碍我想去了解他们。我不需要成为什么艺术大家,什么艺术评论家,我只是想多去了解,多去感受,给生活增加一些画的浓香。面对这些作品去感受他给你带来的震撼,去感受作者的表达,去了解画里画外,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难道不让人感到兴奋吗?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去了解。
突然想起另一部口碑极好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你可以从中看到文物修复这跨越千年与文物对话,我们一方面感叹故宫匠师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说了那么多自己也思索了一下,感觉自己是贪婪的。什么都想去了解,什么都不想错过。奈何世界太精彩,美又是那么不可阻挡。内哈马斯在《只是一个幸福的承诺》的一书中分享过这么一个观点:
我们走的每一条路,都会引向你难以预期的思考、感觉、行动,引向人和地方。随着你对一个所爱之物了解越多,你对于它的独特之处了解越多,但这也意味着你必须看更多的东西,才能进行对比和区分。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新的东西,发现新的同道中人,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可能永远无法停下来。
我觉得说的太对了,当你知道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自己一无所知。怪不得博学如苏格拉底也会说,我一无所知。就好像我知道了德拉克罗瓦,就看到了他的那幅《自由引导人民》,继而想到了浪漫主义画派,然后了解了德拉克罗瓦的生平,知道了他更多的画,有知道有幅画的灵感来自于籍柯里的《梅杜莎之筏》(这幅作品以前也在书上见过),然后有知道拜伦、十字军东征,波德莱尔等等这真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世界就是这么精彩,热爱生活,不要浪费生命,多去了解这个精彩的世界。
话说今年是故宫六百周年,希望有机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