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做“养儿防老”。且不去辩论这句话的合理性。这个话题,我们只谈传统的教育模式,养儿防老的可能性有多大。
就以我目前生活的这个四线城市来说,我是80后,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国家计划生育,提倡只生一个好。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占了大多数。从上一代,家里好几个孩子,变成了全家只围着一个小祖宗打转。家里孩子多的时候,大人们上班忙,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大的管小的,该会的生活技能学会了不说,情感上也就随着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弟妹,懂得了包容、忍让……
到了我们这一代,孩子变得异常金贵,由于传统观念——传宗接代,男孩子尤为重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后,活变少了,人变多了,饿了有人做饭、喂饭,冷了有人穿衣。上学后呢,只要每天好好去上学,家务什么也不用干。我尤记得二年级时,由于家里生活还要用灶,我们一群小朋友在炫耀谁会生火,会的人显得特别了不起。
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孩子的主要标准。班里的同学,也分成了两派:优等生和差生。只要成绩好,即便夜里还需要把尿,从来没洗过袜子,你也会在家长会是得到大家的表扬。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是成绩不好,那就有点惨了,很有可能什么坏事都是你干的!而也许你除了学习不好,其他技能一应俱全,也会在两个家长打照面时被说:我们孩子正经地儿没他,就会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以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口号,变成了智不行啥也不行,尽管这里的智也狭隘到只指学习成绩。德,只剩下下思想政治课了。而到了初高中,有些文化课稍差些的,为了考上大学,才会去学美术、音乐、体育。所以对美的鉴赏,大家是没有能力的。
大部分学生,可能到了大学才第一次住校,过集体生活,这时候问题出来了。平时,连天凉加衣都需要父母帮忙的孩子们以为得到了自由……一个人在家里为所欲为惯了,到了或四个人,或六个人,或八个人的宿舍里,根本想不起来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早起早睡,本来在家里人人夸赞呀,结果到宿舍里由于起来以后洗漱打扫声音太大,大家心里都有了芥蒂,随着时间推移,和其他问题叠加,问题发酵变成矛盾。我到现在都记得宿舍里,两个女生打架的场景……很多事情,放在自己家里没问题,然而这是一个群体社会。还有的同学,第一次自主支配一个月的生活,没有规划,前半个月吃肉,后半个月喝汤。还有不会衣服的,内衣外衣全泡在桶里,放在桌下一个礼拜忘记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长绿毛了。我的一个同班同学,高考数学147,平时都是父母监督学习,到了学校,父母以为终于松了一口气,其实他每天泡网吧,结果第一学期成绩单学校是放假后直接寄回家里,挂了好几科,后来他母亲怕他夜不归宿,每天早晨五点打宿舍电话查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等到人生上升到第二个重要阶段——成家,问题更加突出。在学校、在单位,有问题处理不了,还能找家长。结婚后,还找家长,那就很容易使两家人不合。比如,小两口都不会做饭,一周吃丈母娘家,一周吃婆婆家。今天走的时候,妈给拿吃的,后天走的时候,婆给塞钱。当然,这还是好的。碰上,两家都只爱自己孩子的,就开始挑事儿了。婆婆说媳妇儿懒,丈母娘显女婿笨。这还是没有孩子的情况。有了孩子以后,活儿多了,老婆嫌弃老公不管孩子,老公还没长大呢,管什么孩子。我们一个邻居,结婚五年,基本没回过自己家。女方嫌回家和去婆婆家要干活,不回,男方,更离谱,怕黑,自己不敢在家。所以两个人,各自没离开自己的妈家,孩子出生后,也一直跟着妈妈在姥姥家生活,结局,想必也不言自明。
归根结底,就是孩子还未长大。然而,父母已经老了。我们还没长大,你们怎么就老了呢?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每当有事情,父母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孩子自然就失去了担当的肩膀。别说给父母养老,养活自己都是问题。那么到底是哪里不对,我们应当教会孩子什么呢?
《弟子规》中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是说,做人要孝顺父母,做事要谨言慎行,讲诚信。要爱周围的人,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富余的精力,多读书做学问。由此看来,在成长的路上,首先要学会做人,再来学习文化知识。
在婴幼儿时期,家长是绝对有必要从各个方面照顾孩子的。然而,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单单是要吃要喝,他们还要学习各种生存的能力,还要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学走路时摔倒了,先别去扶他,给他一次自己爬起来的机会,有了几次经验,他就懂了如何才能迈过去,也知道自己有站起来的能力。孩子上学碰到了不会的难题,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方法,辅助他而不是告诉他答案。孩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我们和他谈一谈,让他知道有问题时,他不孤单。我们既不会只偏向他,说同学的不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孩子一通,嫌他惹事。我们可以告诉他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一想,让他知道事情有两面,要既看到优点也要包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会反省自己,也要共同进步。
成长是无法替代的。
古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种下爱才能收获幸福。所有良好的品格,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以为有些“长大就会了”的东西,未必长大就会。比如,谦让、有礼……它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只有孩子真正长大了,有了坚强的翅膀,“养儿防老”才有实现的充分条件。
当然,如果生孩子只是为了养老,那么其实一直攒钱可能更保险。这种有目的的爱,也让人难以接受。毕竟,“亲爱我,孝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