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风 29
7.25,可算是回到家了。刚刚去外面溜达了这么久,心情还未平复,所以回来的前几天,基本上没怎么去做作业。不过事实上,即使过了近1周,我每天实际的作业量也并不多,甚至是碰都碰,最多看看书。暑假中旬的这段时间,是家中亲戚们回来看望最频繁的时候,每个周末是一定有那么些人回来的。我不太习惯参与他们的日常对话,但是听着房间外面那么热闹,也感到很满足了。
好久好久以前,可以说小学时我就是这么个样了——当然不是指宅在房间。当旁边有着这么些人整天嬉闹着,就觉得自己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不论我有没有参与到他们其中。小学时可没有多少顾虑,看到同学们在玩闹,只要不是那些被我当作“坏人”的,我都很有兴致地参与其中。现在想起来,真亏当初的老师管得宽,课间在校内乱跑这种事,真不是现在的我能做的来的。
初中刚入学,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叫到我上去解答题目,似乎是出于自信,把一道计算题硬算了下来,老师似乎不太满意,又叫了一位女生上去用技巧解决。在我好奇地看着那位女生的解答过程时,同桌A略带嘲讽地说我“看美女”——从小到大第一次被人这么说呢。我对A开始有了不满的情绪,不过更多的是尴尬,我似乎从那时开始意识到,旁边的人会注意的自己的行为,会不禁猜测他人行为的目的所在。一切行为都有了所谓的意义。这或许就是起点,我收敛的起点——当然或许是更早之前,不过这次有了最明显的感受。逐渐地,我远离了其他人,只是很保守地交到了屈指可数的朋友,更多的是以“同学”的关系保持距离。当然,到了初三毕业期间,也已经与部分人有着“友人”之下“同学”之上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彼此交流时的深度区别,或是只是单方面地我相对更想和这些人玩在一块。
很快,高中来了。虽然不少见,但是小学本地、初中跨县、高中跨区,真的让我很不爽,离别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之一,记得小学六年级毕业后暑假一个晚上,因为得知初中要跨县而在街头就大哭了起来,想想真是哭笑不得。初中虽然已经表面上没什么感觉,内心还是挺烦闷的。又是一个暑假,又是一群新面孔,我想着或许连朋友都不会有了吧?不过住宿真的是挺新奇的,硬是拉近了我和一些同学的距离,谈不上朋友,但至少比单纯的同学好一点,有一定的共同话题。
当我感受到旁边有人畅谈时,或许是忆起了自己和朋友玩时的快乐吧,觉得安心得多。也会这么些人,整天抱怨着太吵,自己无法专注,甚至还有人直接问到我头上“你为什么能在这么吵的环境下做自己的事”,我总不能把自己全托出去吧,只好随便说句“不算太吵”的话糊弄。不过这也不是假话,如果周围是那种喧闹的环境,或是有人在我身边大声讲话,我可能也忍不下去。
我可以说我喜欢热闹吗?我觉得不行,不过我需要一定的“闹”,或许是声音,或许的行为,或许是别人的,或许是我自己的,这似乎是我感受的活着的必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