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日新月异。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细胞全部代谢更新周期是七年。每隔七年,我们都是一个脱胎换骨、面貌全新的自己。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浪尖,做一个永远年轻、明眸皓齿的此间少年。
学习,是一生孜孜不倦的事业
学习是让我们的心智不断更新迭代、不断进步成熟的重要途径。这个世界变化运转地太快,让人来不及细细琢磨又变成另一番景象。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而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想要到达的地方,想要联系的朋友,想要学习的领域,一键搞定、触手可及。信息爆炸、感官轰炸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开始了学习焦虑,本领恐慌。李开复曾经预言,未来十年,人类百分之五十的工作将会由人工智能替代。所以,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毕业之后走入社会的我们,没有校园环境的熏陶,没有专业课程的压力,没有良师益友的教诲,我们很容易会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任凭时代的惊涛骇浪拍打撞击,浪费着比黄金还宝贵的时光。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如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有计划地学习精进、升级打怪,成就更加美好精良的自己,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而且我越来越相信,自学能力不仅仅只是一项生存技能,更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有那么多牛人在经营个人品牌,有那么多收费的网络课程,有那么多各种主题的训练营。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渴望知识,而随着收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真正印证了学习就是一种生产力。学习在以前很重要,在未来更加重要。
听从内心,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时间管理经典书籍《搞定》里有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你目前参与了任何一项为期一年以上的活动,你就有必要考虑一下,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好”。反观自身,毕业之后这几年,我唯有在电影和阅读这两件事情上乐此不疲,但是也仅仅停留在自娱自乐上,作为打发业余时间的消遣方式。快生活节奏让我们慢慢丢失了一种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的能力。我也从来懒得去思考这部电影表达了什么,我从这本书里读到了什么。
有一天内心有个声音说,要不在微博上尝试着分享自己的观影心得和阅读感悟,然后我就开始在微博上打卡看电影,分享阅读心得。有一天内心有个声音说,要不在豆瓣简书上尝试发表自己的文章,然后我就开始痛苦地输出文字。阅读写作这棵种子,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现在总算开始慢慢浇灌,慢慢发芽。有句话说“不要等到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机会变得厉害”,骨子里也是希望能够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还不够优秀,所以也将各种愿望深埋于心底。其实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迈出开始的第一步,去追逐那永恒的星光。不要害怕。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来自内心的声音指引我前进,让我不断进入让人痴迷的沉浸状态,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只愿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最近在追的综艺节目是《朗读者》,央视主持人董卿几十年磨一剑,首次担任节目制作人,精心打造的个人品牌节目。不同的人讲述不同的人生分享不同的文字,真正让人感觉人生百态,感动不已。但是我觉得节目背后的故事比节目本身更加精彩,想象着董卿最初灵感迸发的喜悦,不断组织策划的艰辛,以及排除万难的坚持,这也是一段很美的文字。《朗读者》最后一期主题是青春,冯小刚讲述自己的电影人生,他说青春就是单纯,他自己仍处青春,特别不成熟,有时候还很幼稚。
对于我来说,青春不是时间的刻度,而是生命的状态。就是那种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挥洒汗水和热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模样。就像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写的,“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只要我们一直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用孩子般的眼睛去探索这个世界,用知识去喂养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我们终将青春不老,韶光不负,岁月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