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一支叫做《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突然在朋友圈刷屏了,简直是直戳留学党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再也不想就着老干妈吃泡面了。
这则由杭州有氧为招商银行Visa留学生信用卡推出的广告,讲述了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不知该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为了招待他的朋友,男孩发微信向母亲求助。隔着时差的大洋彼岸,为了及时教会儿子,母亲和父亲大半夜(凌晨4点20分)爬起来,到厨房为他录制炒蛋教学视频。最后,男孩做出了满意的西红柿炒鸡蛋,他的聚会很成功,朋友们也都很开心。
广告应该很成功吧,因为母爱最伟大,因为温情的广告最动人,所以刷爆了朋友圈。
然而,看完以后,我却在质疑这篇广告的逻辑:
已经成年的孩子,不会做饭也罢,难道也不知道中美两国12个小时的时差吗?
这么大的孩子,出生成长在计算机、大数据、智能手机的信息社会,难道不知道使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吗?不知道下载做菜APP吗?
在武志红老师的眼里,这应该就是典型的“巨婴”吧。我并不是在质疑会不会做饭的事情本身,因为在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体制下,显然与琴棋书画各种可以加分的兴趣班相比,番茄炒蛋只能黯然滚蛋。学校和培训班教会了学生各种华丽的技能,唯独忘记传授给学生们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留学,到底能学到什么?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最霸气的答案: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我不知道多少留学生学到了这个本领!
讲讲我留学期间的一个故事吧:
我英语不好,高考英语不及格,大学四级从老四级考到新四级,勉强通过。2010年,刚到英国不久,因为学生宿舍太贵,就和另一位同学商量着合租一套公寓,他是从英国另一个城市过来的,之前有过租房的经历,语言也比我好,找房子的事情就交给他了。签完合同拿到钥匙的那天,我们还特别去火锅店庆祝了一下(平时哪舍得吃啊,一顿火锅可是好几天的伙食费啊)。
一个月后,电费和燃气费的账单到了(英国水费属于council tax,学生不用交),打开一看,900多镑,相当于1W人民币啊(2010年的汇率大概是1:11)。我彻底懵圈了,英国的电费、燃气费怎么这么贵啊,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500多镑啊,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住学生宿舍啊。还没等室友起床,我就冲过去问他,上个月账单900镑,正常吗?他裹在被子里,说了一句,肯定是英国人搞错了,正常一个月账单100镑足够了,合同上也有记录,还拍了照片,打电话去跟公司解释一下,让他们把正确的账单寄过来,最近我挺忙的,这事情就交给你了吧,刚好也锻炼一下你的口语。
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我就放心了,然后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当时心里想着,电话里解释不清楚,我就拿着合同照片去营业厅找他们啊,so easy。然而,我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英国的电力燃气公司是没有营业厅的,必须通过电话客服去联系他们,最恐怖的是接线员都是印度人。浓重的印式英语瞬间秒杀了我本就不堪一击的听力与口语,我已经不记得了打了多少次电话,每次都重复地不厌其烦地跟客服解释,你们弄错了,把上一个租客的bill算到我们头上了,我们都有记录的。然而,除了每次听懂的那一句英语,“Don't worry,that‘s fine”,错误的账单还是照旧寄到家里,那段时间我真的快崩溃了,一方面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习,另一方面天天担心着,拖了这么久都没交钱,警察会不会来抓我上法庭啊,移民局会不会把我遣返回国啊……最后,我硬着头皮找到了学校里的一位台湾老师,她的汉语不好,我就用着蹩脚的英语和简单的汉语,请她帮忙打一个电话,最终,在我和电力燃气公司的再一次的陈述与台湾老师进一步解释之后,困扰了数月的问题解决了。而经历了这次的曲折复杂的‘小’事件之后,我竟再也没有在各种状况丛生的异乡生活中产生无法解决难题的焦虑了。
2010年,iPhone刚刚出到3GS;
2010年,微信还在孵化中;
2010年,智能手机尚未普及;
2010年,我只能算好时差打越洋电话回家,只能听到爸妈的声音,告诉他们,儿子在英国一切安好。
有朋友会问,你的室友呢,他为什么不帮你打电话?后来有一次聚会,他无意中说起,刚来英国的时候他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不会帮你,经历了才会成长。而且,他心里很清楚,我们不会坐牢,更不会被遣返。
所以,我特别感谢他的不帮忙。这些年,无论是从中国到英国,还是从英国到非洲,我没有任何的恐惧与不安。
因为,我学会了去面对,去解决,在困难与不易中不断坚强不断成长。
最后,不论是视频里的孩子还是在看视频的孩子,希望你们都记得: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帮助你的是他们的善意与爱,而不是义务。成长,永远都是需自己亲自经历的。
世界再大,大不过你一颗勇往直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