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夕夜,虎年的最后一天,忙完年夜饭,家人们在客厅看着春晚打发时间。
我也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的回望过去的这一年。
这是一篇应该写在2022年末的一篇回顾文,不得不说2022年给了我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于是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朋友圈写下了“一部电话、一句问候、一本小说、一场球赛”。被朋友们笑称公文过度症。
其实是,这四个词语,代表着我生命的四个维度,给了我温暖和幸福。
一部电话
我在市机关时,科室有部电话,可能多年前绑定过某个号段,号码与市长热线接近。总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打来举报电话。
举报电话嘛,来电人总是有怨气和怒气。我们解释无法受理后,也常被抱怨批评。电话甚至会在凌晨2点打来,让加班值班的我们不堪其扰。
大家无数次想把电话拔掉,也向领导申请了好几次停机换号。
就在大家拼命想换掉电话的时候,廊坊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疫情。我曾经工作的乡镇,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3月12日,安次区首次封城,进入静默阶段。
当时的我,有无数的理由不去工作。那是个周末,可以不出去;本地封控,可以不出去;我的二宝尚在襁褓,妻子产后虚弱,家中缺人照顾,可以不出去;我非正式人员,且借调期即将结束,可以不出去。
可那天清晨6点,我却趁着封锁线没拉紧之际,冲了出去,赴机关工作,封闭了近3个月的时光。
促使我出去的原因,竟也奇怪,是因为那部电话,那部我无比厌烦的电话。
疫情的严峻,让我预感到,大家可能要经历一段慌乱的时光。市长热线或许承载不了那么多问题与情绪,人们或许忙乱中会误拨到这部电话,或许我也帮助他们解决不了什么,哪怕能够宽慰下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一些信心。
想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基层伙伴们在艰难战斗着,我难以安心在家享受安宁。于是为了那些不确定性的或许,我选择了冲出去。
那些天,我接听了不少电话,解释完自己的职能后,总会多说一句,虽然我可能帮不了你太多,但我守着这部电话,就是希望能给你些宽慰,如果说些什么,你的情绪会好些的话,我愿意听。
没想到,几乎所有来电群众都十分通情达理。一位母亲癌症收不到药的北京姐姐,甚至很大度的宽慰我说,我知道你们很多事你们无法处理,但还是要谢谢你坚持在这里,愿意听我们说这些话,给我们温暖。那句感谢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当然,一些太过困苦的求助,我仍忍不住进行了越权处理。
记得一群外地的农民工兄弟,来电说自己封控在村里,因为人生地不熟,已经2天多没吃东西了。他们善良地说,我们知道这是政府的要求,我们愿意遵守不乱跑,但是小兄弟我们真的太饿了,能不能给我们点吃的,泡面就行,我们可以花钱来买。
还有一位姐姐哭着来电说,自己父亲尿毒症需要透析,自己因为封城无法过去照顾,家人又找不到相关床位,她哽咽着道歉说,我知道自己不该打这个电话,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我真的没有办法。
听完这些话,我当时泪差点下来。这些卑微的请求中,饱含着善良和理解,或许这三年抗疫,正是因为这些善良,才有了我们的安全。
后来领导禁止了我的越权处置,我理解这是领导对我的保护。其实,我们怎么做都没有错,因为整场抗疫工作,大家都竭尽全力的去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谢谢这部电话,为我这5年的借调工作,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记得8岁那年,家乡爆发洪水,电视里播放抗洪抢险的直播,镜头里闪过父亲肩抗圆木上堤,我骄傲地指着电视对奶奶说,那是我爸爸。25年后,我有幸参与了这场抗疫,在某会议记录时被镜头一扫而过,6岁的儿子看到那一闪而过的镜头,惊喜地说,那是我爸爸。
或许,这就是对我这次冒险最好的奖励。兑现了儿时那份勇敢,也把良善的种子,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