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初升高的考试了。
那是1990年,这个考试相比小升初就费了很多的周折。因为到了初三,我的成绩就不必初一和初二那么好了,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考虑让我考小中专,如果在阜中考中专的话,因为有一个预考的问题,在阜中参加中专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是一百个人里不到一个名额,所以父亲花了好多力气在预考前把我转到了乡里的一个中学,在那里名额比较多,我也顺利通过了乡里的预考获得了参加参加中专考试的名额。记得父亲和我说过,他在求一个教育局的领导帮忙转学的时候,对那个领导说:“你就当多了一个儿子的,帮一下忙”、我听了总是感觉不那么得劲,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
因为我心里感觉从城里到乡下没有面子,所以我经常骑自行车来回往返乡里和县城里,两边的班级里我都有点尴尬,两边都没有上好课,时间和精力浪费了不少,没有达到有效的互补。再加上当时对那个女孩子的感觉因此的青春骚动还没有彻底消除,所以我在中考前其实心里是有点虚的,填志愿刚开始还想当然的填了难度和竞争力都极高的省级别的文秘什么的,结果被乡里学校领导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吓得赶快修改成了盐城师范 盐城会计学校一类的。父亲为了我在乡里读书方便一点,还在乡里开了一个五金日杂百货门市,我放学了就住在这个店里。因为经常要去城里进货,所以还请了大伯元龙来帮忙站店,但是他年纪较大,帐也算不得很清晰,有一次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一个人一个粉刷的辊子,后来父亲回来知道了,大伯有骑车往返几十里地去人家家里把差价要了回来。不过这一次事情以后,大伯逐渐的就不怎么来了,因为我弟弟也在乡里的小学读书,所以有时候弟弟也会短暂的站店,反正这个店开的经常会闭门一会,过一会再开门,应该说不怎么赚钱吧。不过最后中考结束后,父亲不久就把这个店转让了,因为他所有的人脉朋友圈都在县城里,开店不是他的强项,他还是选择了回到县城里去做木工装潢的业务,一直做到了去年才算是逐步放停来了(70多岁了身体条件不允许了)。下次回家看望他们,我会拍一张父亲的手的照片,你一定会清楚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手。
回到正题,很快中考就开始了,我们参加中专考试的要组队跟着老师一起去县城里参考。住在一个普通的招待所里,考试当天的早晨,我们还没有全部起床,父亲就骑了二十里地赶过来,给我带来了几个粽子让我吃下去,其实我不喜欢吃,但是为了他的良好的祝愿(粽子谐音意味中榜),硬撑着吃了两个。三天考试我们要换两个考场,在最后一个考场的时候,我曾经捡到了2元钱还是4元钱的,很自然的也是很不正当的我就揣到自己口袋里了。
说说最后的考试结果,总分568,离最后的中专录取线就差两分,可惜也遗憾,数学的自我感觉很好结果只考了104,满分120,我还以为自己能至少115,以为考试的过程里我感觉每一道题都很清晰的理解完整解答了。加上语文考虑87.5也是远低于期望值的,多种因素吧,只有英语98.5还算比较满意(100分钟的时间,我大概30分钟就做完了)根本其实还是自己的基本功和基础不扎实。成绩和最终的录取线出来以后,我进了阜中继续读高中,父亲其实很失望的,虽然嘴上还在安慰我很快三年就过去了,但是那时候对他来说经济压力是不小的,两个小孩读书。怎么说呢,这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吧。也受到了乡里乡亲的风言风语,多少有一点讽刺打击啊,比如还到县里读书不是也没有考上中专吗 这一类的。没办法,只好当做没有听见,继续上学吧。但是看到父亲没有笑容的脸,我心里是有点难受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
突然,不想回忆这一段往事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