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爱做梦,恬静影像扩散出一股糜味,氛围掌握妙至颠毫,拍无事之事,举重若轻,若有似无,悠然如小津安二郎,时现侯孝贤《童年往事》神采。所有的八月,都将只是过去了,过去了。
这是金马评审会给《八月》的评语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结束了小升初考试的小雷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然而这个自由的,炎热的夏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红火热烈,更多是平常反复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闲工夫……恰逢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晓雷父亲的单位也受到改革冲击,他们生活的家属院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响着。孩子们整日百无聊赖,而看似平静的大人们,心却像烈日炙烤着那般燥热。小雷就那么静静的耗着,感受着身边隐隐发生的一切。直到父亲为了生活同其他人远走他乡,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俩,小雷才着实感觉到时间过去了,生活不一样了。立秋那天夜里,小雷家的昙花在院子里悄然开放,像是意味着什么……
——《八月》 导演:张大磊
【The Summer Is Gone】
《八月》是时光挖掘机,让旧时光换新颜!这部影片去年斩获了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新演员奖,备受业内认可。影评人赛人称它为“素颜电影”。《八月》是一股来自生活的清流,时代虽不同,成长却无异。导演用纪实手法、通过儿童的视角给我们还原了90年代的生活面貌,而生活中有悲有喜,尤其是在铁饭碗被打破的90年代,《八月》也呈现了这种时代的阵痛,但并没有刻意浮夸演绎。而是通过人物的生死,“润物细无声”地将悲伤转化为了新生的力量。
我眼中的《八月》其实更有“纪录片”的味道。剧中的一切没有特别的剧情去呈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小雷父亲的职业相对“弱化”了许多,但是,在某些场景中会看得出,他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同样被弱化掉的还有故事的“年代背景”,国营专业转股份制企业,没有了铁饭碗,而是片中不断重复的:凭本事吃饭。
对于父亲而言,企业改制给他带去的困扰着实不少,那份不甘心在对白中是显而易见的的,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的确,但凡有点骨气的人都认同这句话,而可是到了那个节骨眼,怕是再硬气,也抵不过现实了。同事韩胖子不知何时找到了资源,成为了单位里有一定实力的人,他和儿子的表现恰恰和小雷父子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影片中,小雷多次强调,要进重点中学,至于原因,在影片背后才有所交待:我要像三哥一样......听起来的童言无忌,但是品出来的却不是滋味。这是一家活得极其没有安全感的人们,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小雷爸的高贵头颅、小雷妈的歇斯底里、小雷的双截棍、上重点、重病的太姥姥的“宗教信仰”,人啊,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没着没落的,不是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在淤泥之中垂死挣扎。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小雷和昙花合影的一幕。白色的昙花,看起来有几分姿色,但是,也掩盖不了小雷白衬衫的白。正像作品本身的黑白颜色,透着白是那么的耀眼,而真正的白色,不过代表过去罢了。孩提时代的单纯可爱,或许早就随着时光的漂移不复返了。
电影《八月》一个夏天结束的月份。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迎来秋爽的希望。整部作品看下来,110分钟,好像是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不油腻、不违和,多了几分对于父辈人的理解,希望尽可能的去和解罢了,一切也就不再如此拧巴了。娓娓道来的故事,娓娓道来的回忆,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回望童年的纯美。
八月,回望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