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周回顾时间,本周的效率跟上周持平——都是维持在较低效率的水平。本周最失败的地方是尽管每天都基本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但没有一天是早起的,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早睡,早睡是早起的保证。好几晚都出去看电影,吃宵夜去了。现在先来回顾一下本周的收获,给自己点信心,再进行反思,给自己点痛心,这样才能在更加清醒的状态下制定下周的计划。
【本周收获】
本周的收获主要来自《刻意练习》、拆书帮的课程以及周日的线下交流反馈。
本周如愿完成了《刻意练习》的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是完全可以在三天内搞掂《刻意练习》的,尽管是粗略的翻阅一遍,但依旧有所得。关于《刻意练习》收获和读书笔记,有兴趣的可以在我的简书中找到文章《<刻意练习>读后感》。
本周是拆书帮重磅打造的课程《一年100本书》的首周开播,课程教授的技巧相当实用,本周主要拆的两本书都与沟通力有关,分别是《拆出你的沟通力Ⅱ》和《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主要教授的方法分别是如何通过问题引导思考和如何使用策略说服他人,其中通过问题反思方面,主要是要求我们在向他人问问题的时候,要事先想想如何优化问题,让他人更好地回答和促进思考,要多问怎么做,而非为什么?例如当情侣分手的情景,如果受伤的一方问对方为什么要分手,大概率得到“性格不合”之类的不经思考的答案,但如果这样问的话就可以引导双方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通过这样的发问,说不定还能有挽回的余地。至于使用策略说服他人方面,关键技巧步骤一是不要直接说出心中的想法,二是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三是合适的措辞。主要技巧有投其所好和选择自由。还是以情侣之间的问题来举例,例如男孩因为工作安排原因,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到外省出差了,因此无法遵守跟女孩约会的约定,这时候男孩有两个方式跟女孩说出这件事,一是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工作原因,我被安排到外省出差,不能陪你看电影了。”这样女孩肯定会生气,男孩也可以选择这样说“还有一个小时我就要到外省出差了,我必须要来看看你,陪着你。”这样女孩就会感受到男孩的爱意,而不是生气。这是因为双方之间的爱慕是他们的共同利益,抓住这个共同利益来组织措辞的话,效果会很不一样。
周日跟朋友进行线下交流,相互提供反馈,颇有收获。首先在朋友的帮助下,针对《刻意练习》中说到“单独练习”的问题,单独练习意在让自我练习的时候保持高度专注,所以关键点在于专注,而非单独,要达到高度专注训练,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态。
之后是线下交流过程中闲聊时回忆的一些知识点和想法。
1.元认知到底是什么?按照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即跳出自我思维局限,像看待另外一个人般看待自己。这对我而言有点困难,而事实上是我已经忘记了之前李笑来老师说的关于锻炼元认知的方法了,那就是冥想(我现在写一周回顾才想起冥想)。另外还可以这样问自己或者要求他人提出问题“这样想对不对?对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不足和要补充的地方?”这样通过问题来提醒自己跳出思维定式。
2.绿灯思维要怎么做?绿灯思维的概念是当他人否定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要懂得区分我与我的观点之间的区别,即就事论事,降低情绪的影响。所以关键是如何管理自我的情绪。管理情绪的一种显而易见的办法是让自我意识到情绪的存在,这样可以借助情绪记录的方法来让自己意识到现在处于什么样情绪状态,当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后,就已经恢复了部分的理性,继而开始管理情绪。同时也想到之前李笑来老师讲的那句“要看得见别人的好”,即看待别人的时候,尽管厌恶这个人,但也要看见别人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点,至于合作与否的选择权则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当以这样的方法看待别人甚至看待世界的时候,世界大概不再是险恶,而是希望。正如那句话一样“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怎么对待你。”
3.优势与劣势的关系。优势同时也是劣势,是硬币的两面,当处于优势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扩大已有优势,从而形成路径依赖,而对周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下降,当周边环境一旦发生剧烈变化,积累的优势大概率会不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要让自己具有多维竞争力的原因,不断扩大既有优势只能是单维竞争,如果受到跨界打击,可能连自己怎么失败都不清楚。这样又联系到之前拆书帮推出的《一年100本书》课程,里面提及的100本书都是围绕三个可迁移能力——沟通力、关系力和逻辑力的,这些属于理解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能力,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斜杠人,可以在风牛马不相及的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跨界?就因为他们具有这些可迁移的基础能力,要知道这个现实世界虽然复杂,但复杂的背后往往是由简单的原则交织演化而来,看清复杂的本质,就能看清楚真实的世界,从而更好地在现实世界生存。
【本周反思】
说完收获,是时候说说本周需要反思的地方,打一下自己的脸,让自己清醒一些。
首先是我自己本周才意识到的一个长期以来都存在的问题,我的表现型人格很多时候战胜了我的进取型人格,包括我有时候发朋友圈装逼就是明显的表现型人格在作祟。而让我印象深刻,意识到问题存在的是本周和上周发生的三件事。
一是上周跟高中朋友聚会,在群上讨论有什么节目,我朋友建议去看《变形金刚5》,但我们几个都已经看过了,实在不想再看一遍,我直接说:“我宁愿在外面看书也不要花几十块在电影院买个位置睡觉,还有关键是时间成本问题。”我朋友接话“时间成本……平常读书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显然我那种表现欲又出来,说出这样的词并且没有考虑到我朋友的感受。
二是本周另外一个朋友在朋友圈见我经常发公众号运营的课程,就找我聊,结果我一说话就是要输出倒逼输入,精确定位用户这类话,我朋友聊了几分钟后直接跟我说:“跟非爱好兴趣者聊天最好不要这样聊。”我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三是跟朋友线下交流的时候,当听到朋友说到某些关键词触发我思考和回忆以前的知识点的时候,总有一种希望马上说出来的冲动,还偶尔打断朋友的说话。
幸运的是,现在学习拆书帮的课程,里面就有关于沟通力的课程,之后会在跟人沟通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课程教授的技巧。
然后是本周七天里面一天都没有早起,基本上每晚都要到接近12点才睡,主要是外出看电影和宵夜了,保证不了早睡。归根究底是我个人追求享受的欲望战胜了我自律的意志。我知道按照现时科学的研究,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加意志力的上限,例如运动,也可以通过放松的方式来补充意志力,例如补充葡萄糖或者阅读等方式。关于意志力的消耗问题,又想到了能量管理,而能量管理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思考,所谓虎行似病,鹰立如睡。在意志力最为充足的时候全力以赴做最重要的事情,在意志力低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补充,然后再去做较为重要的事情。
最后是制定的计划执行不到位。或者说没有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给自己很好的反馈,导致部分日计划根本没有做,例如只需要每天几分钟时间的单杠,总是因为忘记或者是运动完毕后觉得累了直接放弃,会出现一种这个不做也没关系的心态,关键因素在于计划的执行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没到达我认为非做不可的地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计划的一些自以为不需要做的事情并没有设立反馈机制,或者说是奖惩制度,这样的话,我需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暗示,例如可以这样暗示自我“当我做到了什么,我就怎么奖励自我。”让计划在执行的时候有适当反馈,保持行动力。
【下周计划】
学习方面:我将开始学习《10倍速影像阅读法》并运用影像阅读法阅读《学习之道》,并写下读书笔记。同时兼顾拆书帮《一年100本书》的课程,在简书提交作业。
运动方面: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快走30分钟以上并做2分钟单杠,做完以后奖励自己20分钟的轻松阅读,例如阅读得到app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