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泛海》是王阳明在绝处逢生以后,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一、险夷原不滞胸中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惹恼了宦官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投入大牢, 后谪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刘瑾并没有放过王阳明,派人于途中追杀,欲置王阳明于死地。王守仁急中生智,伪造了一个投河自尽的现场,成功骗过了杀手。
化险为夷以后,王阳明写下这首诗,第一句:险夷原不滞胸中。
险,为不平,夷,为平。
险夷,即崎岖与平坦,无论道路崎岖还是平坦,无论人生是平稳还是坎坷,都不要总是放在心上。
二、何异浮云过太空?
人生的得失,安定还是凶险,与天上来去自由的浮云,有什么区别呢?
困难也好,顺利也好,都是漫长人生一时的际遇。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然也不可能总是坎坷崎岖。
我们应该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浮云,总有变幻、总有聚散,不必太执着于眼前的一切。
三、夜静海涛三万里
这首诗的前两句抒情论理,有比喻有议论,第三句开始写景。但是这句的写景 ,更是对应了心中所念。
夜,表示时间,也象征着黑暗,是视觉上的感受;静,无声,这是听觉上的感受。
夜静是一种衬托,在静静的黑夜之中,有波澜壮阔的三万里海涛。老街晚饭后,经常在海边散步, 没有风声的夜晚,海浪并不一定平静。
唐人有诗云:潮打城头寂寞回。虽然没有惊涛巨浪,但是海涛击打礁石的声音,涌上潮头的声音,还是令人感受到大海的雄壮气息。
四、 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首诗前两句,是含有哲理的阐述,后两句写自己面临坎坷时的风姿。
在浩瀚的海洋上,在寂静的夜色中,却有一轮明月高高升起。月光里,圣人手持执锡杖御风而飞翔。
这首诗的后两句: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读起来有太白之风,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写道: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不过,王阳明的这首诗,比起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境界与襟怀更加阔大。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行事的潇洒与对待生活的信心。
五、否极泰来
王阳明躲过了这次追杀以后,逃到南京见过父亲王华。最后决定还是远赴贵州龙场上任,并且在此地对自己的心学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被称为“龙场悟道”。
四年以后,宦官刘瑾被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谪戍期满的王守仁否极泰来,开始步步青云,先是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后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受兵部尚书王琼的委派, 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负责平定此地匪患。一年以后,王守仁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守仁不调动朝廷一兵一卒、不耗费朝廷钱粮的情况下,平定了的宁王之乱。
这两件事,体现了他政治与军事上的才能,一时名满天下。
结束
王阳明一生坎坷,但是被刘瑾派人追杀的这一次,是其最危险的时候。王阳明曾经说过:“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历经生死不忘初心,终于在不久后参破“心学”奥妙。
《泛海》这首诗体现了王阳明所谓的“天理”。诗人在天地之间,如浮云往来,去留无迹,循自然之理而行,不为困难所阻,不为险夷而困惑 。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