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我们曾经目送过的人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室友喜欢买书,而我喜欢看书。闲暇时,很喜欢拿本室友的书倚靠在阳台上来读。特别是在有阳光的时候,一本书,就可以是一下午。在某个闲适的午后,偶然间,翻阅到《目送》这本书,也就是这样,能有幸初识了龙应台。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有人这样评价她,我想,是的。读《目送》这本书时,就有种微风吹过麦田的感觉,真的是一种享受。

在《目送》中,她有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字字都带有属于她的那种特别的味道。插入的图片,也真的好像是她“心的批注,眼的旁白”。给那些唯美的文字和那些触动心弦的故事,增添不少意义。

它深邃、忧伤、美丽。

看一本书,就好像在跟一个朋友谈话。龙应台让我再一次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她是如此真实的在对自己说,又好像是在对我说一样。我自以为是的这样认为。

阅读这本书时,就好像真的在欣赏一本“看此花时”的心笔记一样。那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看此“花”时,此“花”与我同在,真的是这样的,作者在序文中提到,本书中《目送》和《(不)相信》是最受大众喜欢的,于是我就特别关注了一下。没想到,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两篇文章。

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好像都存在过你所有的目送中。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在看《目送》这篇文章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妈,朋友,想起了他。想起了那些我曾目送过或者是曾目送过我的人。

妈妈说,在我刚上学前班那会儿,每天早上,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站在晒稻谷的坪上,望着去上学的我,直到看不见了为止。听说,我小时候很顽皮,走路喜欢蹦蹦跳跳的。在刚上学的头一个星期,妈妈生怕我被车撞了,于是她每天都跟在我的后面,直到我安全地走进教室,偷偷地听完一节课才回去。下午快到放学的点了,正在干活的妈妈,也会不时的向村口那边望望,嘴里也会念叨着“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后来,为了送我和妹妹上学,妈妈被迫出去打工了。印象很深刻的是,妈妈拎起一个破旧的包,随便装了几件衣服,丢下一句“好好读书,在家听爸爸的话”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不管我和妹妹站在晒谷坪上怎样地哭着喊着要妈妈,妈妈都会装作没听到,从来都不会回头。可是,分明也看到她抹眼泪的手。我知道,妈妈的泪,比我们的多得多,重得多。

来衡阳上学的那天,为了省那点路费,妈妈没有来送我。我知道,妈妈肯定又在晒谷坪上看我,于是,我回头了。妈妈哭了,歇斯底里般的。

报完名,送爸爸回去的路上我没说什么话,爸爸也是。这次是我目送爸爸了,他站在公交上,也没有回过头来看看我,后来妈妈说,爸爸跟她说,他在公交上差点哭了,真的不想走。

长大了,父母老了,回家的次数却少了。每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总是会不时的回过头去看看,“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因此他们想必也将我的日将憔悴看在眼里。”我看到了,父母看到了,龙应台也看到了。

龙应台告诉我们,“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他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你懂,我也懂。

对于离家万里的我们来说,像书中说的那样,早上挥手说“再见”,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如此简单、平常的事,我们却已经很难再满足父母这样小小的幸福了。我们给父母更多的是背影,是担心,是牵挂。

似乎,所有我们不想分开的人,我们都不想与其告别。亲情是,友情是,爱情也是。这时候,目送就成了一种告别的最好形式。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相聚,总也会有别离。我们总是喜欢高高兴兴的去火车站接朋友,可是却没有几个人喜欢品尝那种离别的滋味。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我去接你”。我们也总是很享受和自己的他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可是当有一天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不是一个人扭头就走,就是另一个人望着他的背影看着他走。

似乎,所有我们目送过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以他们的方式会目送着我们。

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们都会明白,家人会走,朋友会散,没有谁可以真正的陪你走完一生。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周遭中寻找一些力量让自己充满能量,去生活,去珍惜,去爱。

“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个定律,从不懂到懂,我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甚至是更久。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我也是这样。

曾经相信过爱国,可是后来发现,这个国家,很多东西,很多方面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曾经也相信过正义,可是当自己的正义感被别人视为幼稚后,当自己认为可耻的事物得到张扬后,才发现,正义真的是很难被定义。曾经也相信过爱情,相信海枯石烂。可是后来发现,要走的它总会走,多说一个字,都是求。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现在也还相信。我也是这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许有很多肮脏的东西,可是那并不能否认它的美好。在我们周围,充斥着的不仅仅是冷漠、自私,更多的是爱与关怀。也许正义变得扭曲,遭到质疑。但是,就像龙应台说的那样“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也许爱情会走,誓言会变,可是我们也应该相信,你所爱的人也总会在平行时空里,以他的方式,爱着你。

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确实是令人沉吟的。

喜欢一个人是有原因的,文字也一样。初识龙应台,我就喜欢上了她。喜欢她的文字,更喜欢她的生活方式。写作、教书,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龙先生写《目送》,我们读《目送》,在所有的文字与故事里,在所有我们曾经目送过的人中,你,想起了谁?

愿每一个曾经目送过的你,一切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