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2.0”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提高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能力及新媒体新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将混合式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前的手机端预习、课中的交互式教学、课后的精准教学评估之中、提高知识的传授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信息化2.0提升班。
在这个班级中,进行学习交流,从理论、案例、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混合教学方式的蜕变。借助于新概念智慧课堂快捷技术体系,让教师快速成为交互式微课程及视频类慕课制作高手,提升教师第一课堂的教学展示能力,达成精准教学的目标。
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与心得:
第一讲,王子老师给我介绍了多个小程序,让我知道手机微信不单单只是发发朋友圈,拍拍小视频,还有更强大的功能,足以让我们成长进步的能量,感觉相见恨晚,通过学习,我利用小打卡记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光,学会制作在线奖状表扬我的宝贝,孩子惊喜开心,我亦觉得受益匪浅,享受智能时代的快乐。
第二讲,唐校长《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让人耳目一新,唐校长的自身阅历更让人敬佩,游历,学习,探索,分享。自己亲身体验不同地区教育模式,不断学习进步,勇于探索求知,乐于分享。通过唐校长讲述,我了解了互联时代全球技术变革的案例,非洲加纳长老会中学,入门级的电子阅读Kindle,5000本书刊,引领世界阅读;黎巴嫩,伊斯特伍德学院,2013年IPad进入校园;美国圣地亚哥,HTH的教师,对标国际,与世界同步等等,在观看教学的时候有的已经超乎想象,听过,没见过,这下不仅听过,还好好的听认真的学,所谓“见识少限制了我的想象”。
第三讲,梁校长《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对我的震撼最大,从大学接触PPT,到现在10年之久,原来自己的课件存在那么多的问题,误区,一直以来觉得字体大点,清晰,颜色鲜艳些,有利于教学,听完了,才知道,有些是不对的,PPT的设计需要具备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步骤是理解--构思--制作,在制作上应遵循“逻辑结构清晰,整体风格统一”的基本原则,不能单凭个人喜好随意添加。还学会了触发器,今后一定要多多观摩优秀的PPT作品,学习实用的PPT技巧。
第四讲,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如今的教学,再也不是单一的单学科教学,而是多学科的整合和融合。从学习中我了解到开展跨学科课程就是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跨学科合作,知识共构。自然笔记是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将分散的事实、经验、知识和技能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原则或理论。它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核心”概念,持续关注与普适认同的价值,可与其他学科和主题以大概念进行链接,能有效地连接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知道教学设计是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要解构、综合后再理解。大概念是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基石和地标。
第五讲,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考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考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考的多样性。将思维导图熟练的运用于工作学习中,也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就像老师说的“做思维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第六讲,《我们学习APP的教学与应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每个老师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相关app的教学功能!app给老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的兴趣。但是必须要说,作为影响学生思维,逻辑和思想的两门课,老师的影响不可替代,这个app始终代替不了!
第七讲,《项目式学习PBL设计》,钟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受益匪浅。项目式学习源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项目学习”教学法。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心里充满了好奇。虽然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但完成作业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理解的“项目式学习”就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探究。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学生潮流!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唯有不停攀登,才能达到顶峰,看得更高更远。
本次培训班为加快教育信息化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为新一轮技术创新革命添砖加瓦。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掌握教育信息化技能。我也学到以前重来没有见过学过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知识,也丰富了自己的眼界和头脑!我也会不断将学到的东西内化,并应用到课程中去,不断完善,将教学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学到更为生动知识,并与现代化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