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品味遵义” 18.06.25,“洞见”转载 18.07.01)
01
回国参加婚宴,婚礼热热闹闹,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到了互动环节,主持人突然让坐在红毯附近的我,讲讲婚姻的“婚”为什么是一个“女”加上一个“昏”。
众目睽睽之下,我好为人师的基因蠢蠢欲动。
我应该说出一些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警句,诸如结婚需要一些冲动,婚姻需要适当糊涂之类的话。
脑子在紧张地组织着,该说结婚需要一点“头昏脑胀”,还是说“头昏眼花”?嘴上不由重复了两遍“头昏,头昏”。
邻桌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哈!她说头婚!”
幸好见多识广的侄女巧妙化解,才避免一场尴尬,但我觉得别人看我的目光里透着鄙夷,我如芒在背。婚宴上精心烹制的佳肴,我食之无味。
我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时不时懊恼一番。
先生说,婚礼的主角是新郎新娘,没人会注意这个小插曲的,保证大家吃完喜宴就忘了这茬。
我不信,迂回曲折地向几个婚宴宾客打听,结果真的被先生言中,大家只记住出过的份子钱,其他的事没印象了。
02
我所经历的焦虑,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焦点效应”,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到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他想跟大家开个玩笑,把自己藏在饭厅的柜子中,想像着大家找不到他时的紧张与慌乱。
然而根本没人注意到他的缺席,大家酒足饭饱后离去,又饿又丧的他如霜打的茄子般,灰溜溜地走出柜子,吃点残汤剩饭。
某流量明星,在国际电影节走红毯时,使出浑身解数,钉在红毯上搔首弄姿,然而除了自家摄影师,没有一个镜头对准她。
一个刚出道的歌手,参加一档歌唱比赛节目,发挥失常,哭得花枝乱颤。
但对他人而言,这只不过是一场比赛而已,她的失落与痛苦,一转眼就如被人撕掉的假睫毛一般,扔在了不为人知的垃圾桶里。
马克·吐温曾告诫年轻作家艾迪,“别紧张,记住一点,别人请你演讲,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没人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说得直白点,你没有那么重要,别人也没有那么得闲,没人把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放在心上。
你自拍三千,精选一张的美图,除了惊呆自己,收获一轮蜻蜓点水般的赞,无他。
你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也只是博大家开心一下而已。
所以学会看轻自己,别给自己加戏,你对别人没那么重要,别人对你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感兴趣。
03
看轻自己,是一种大智慧。内心丰盈的人,敢于看轻自己,从而放下心中桎梏,活出真正的自我。
爱因斯坦没成名前,总是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朋友劝他注意形象,买一件新衣服,爱因斯坦轻松地说,反正没人认识他。
成名后,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再次相劝,现在是公众人物了,总该注意形象了吧?
爱因斯坦还是轻松地说,既然大家都认识他了,他穿什么还不都一样?
经典力学的开启者,大科学家牛顿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成就的:
我只像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粒比较漂亮的贝壳,但是在我前面,尚未被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牛顿把自己的成功归为幸运,归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看轻自己,不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就,放空自己,才能身无羁绊,飞得更高更远,从优秀走向卓越。
看轻自己,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不被外界所左右,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最终成为熠熠生辉的焦点。
韩信如果在意周围人的耻笑,不忍胯下之辱,拔剑出鞘,就没有后来的出将入相,流传青史。
04
不敢看轻自己,负重前行,反而失去自我的从容,落得被人轻看。
东施本是农家少女,自有少女的朴素和天真,保持本性,亦不失真实可爱。
但她太想收获赞美的目光,于是抚胸蹙眉,效颦西施,令人避之莫及。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的袁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凭借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硬是充当关东盟军讨伐董卓的盟主,结果“军合力不起,踌躇而雁行!”联军内部一盘散沙,最后作鸟兽散。
不敢看轻自己,过分看重别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希望借用外部的评价来完成自我的认知。
05
有一句话,很真实也很残忍:
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
戴着心灵的枷锁,表演了一辈子,到最后才发现,观众只有自己一个人,那真是悲哀。
所以不妨看轻自己,也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潜心做好自己。
俗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实际情况是,安心走自己的路吧,因为根本没人会注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