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你的世界便大了!
刚上班那阵子,待在一个规模小而又偏僻的小学校里,每天见面的就是那几个人。俗话说,女人堆里是非多,一群年轻人待在一起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八卦。在学校里待了十年有余,却一年中很少能读完一两本书。我也从来没见过哪位老师如饥似渴地阅读过。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学期末要进行年度考核,被考老师念完自己的考核述职后,就得有老师对被考核老师唱赞歌。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师,她的视力极差,但她每天都会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学校唯一的读物《长江日报》。不知道老师们是不是实在找不出有什么可以赞美的话了,还是大家连起码的报纸都没看过,每个老师在评她时都把她看报纸作为亮点来极力渲染:什么爱学习了,关心国家大事了,爱读书看报了等等。说句良心话,除了偶尔看到她戴着厚厚的“瓶底”在报纸上挪移外,我就没见过她还看过别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老师们尚且如此,学生更是可想而知。学校生源较差,不是小商小贩的子女,就是留守儿童。在学校里,老师教多少他就得多少,过一晚上全额奉还。除了读语文课本外,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老师也不用每天布置阅读,知道布置了也是白布置,学生既没有课外读物,又没有人督促,放学后就变成了一群“赤脚党”,到处疯跑打闹,连完成基本的家庭作业都让人望洋兴叹。
我们圈内大家都喜欢说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有人还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是一汪清泉。可那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老师不读书,学生更不读书。大家仅有的新知来源就是那本语文书。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误人子弟呀!白白荒废了那么多年美好的时光!
两千年调入一所小区学校。这里的生源相对好得多。记得同时调入的一位老师说:“看看这里的孩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简直跟天使一样。”学校条件也比较好,各班都配备了图书柜和相应的图书。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读过大学,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于是,阅读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日事议程上来。学校开设了海量阅读实验班,并要求老师每天布置阅读作业,并进行检查反馈。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习惯,很多家长反映,临睡前不摸书,孩子已经不能安然入睡了。
学校还给老师布置任务,一年之内必须要读几本书,寒暑假还有必读的书目,还要完成读书笔记。就这样,再固步自封已经远远跟不上孩子们的节奏了,再加上学校也把读书作为了对老师绩效考核的项目之一,所以,老师们也慢慢开始阅读书籍了。
与我而言,真正爱上你了读书是因为一个人——我早年的一位学生家长,是一名文化人。
阴差阳错,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他的才情让我倾倒,诗词歌赋几乎是顺手拈来,还把他写的书送给我看,有时候还会推荐我看一些他认为不错的书籍。毕竟自己是孩子的语文老师,面子还是要的。不知是因为崇拜,也不知是因为面子,一来二去,也读了些书。
有人说,文人相惜。有时候大家一起吃饭,他会谈到他的文学经历,越听越觉得自己学识肤浅。为了让他瞧得起,为了能够更好的交流,我也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毕竟年龄不饶人,很多书读过一遍两遍就像没读过一样,我就尝试着做笔记。利用零星时间温习笔记里精彩的摘抄。慢慢的,书读多了,精神世界丰富了,表达的欲望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开始试着给报刊投稿,经过多次失败后,有一次居然成功了。那种兴奋与满足,使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有段时间,在地方报纸几乎是每周都能见到我的文章,同事们开玩笑说我是高产作家。
新加坡作家尤今说过:写作是一个释放的过程,而阅读就是一个不断汲取的过程。没有汲取哪有释放!所以,现在的我可以一日无食,但不可以一日无书。茶余饭后,如厕间隙,手上必定要有可读之物,否则会觉得时间难熬。
爱上读书后,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最大的遗憾就是觉得自己年轻时不爱读书,也没能影响到女儿爱读书。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平日里,我会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发送给女儿看,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互相交流一番。暑假,我和女儿约法三章:都交出自己的手机,同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一个暑假,母女二人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读完了积压已久的未读之书,也把女儿从低头族里解救了出来。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通过阅读,我变得自信开朗了,教学语言更加丰富了。那个每天愁眉苦脸的怨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知性、优雅美丽的女人。朋友说我越来越有气质了!有人说是因为运动,有人说是因为家庭,我只是微微一笑!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这个理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