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用祈使句太多容易招人厌
有一个女生跟我吐槽:甘老师,为什么S老师说话总是那么让人讨厌?我问她:为什么会觉得讨厌?她想了一下说:他总是用命令的口吻让我们这样那样,我们要是稍有质疑,他就用嫌弃的语气再训斥我们一次。
这番话让我想到了以前我讨厌的一个老师。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很令人讨厌的教导主任,我记得是姓樊。除了满头发胶和内增高,他最令人讨厌的原因是他好像只会用祈使句。例如:“不许带早饭进来”,“别磨蹭,快点下去做操”,“队伍排好,不许讲话”……我们就没有听到过他用别的句型。板着的脸上永远是一片寒霜,没有笑意,好像笑对他来说是一件挺困难的事,好像对别人好好说话对他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以他总是板着脸用祈使句命令我们一二三四,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自负。大得吓死人的校服包裹着我们弱小的身体和憎恶的心,敢怒不敢言。
再后来,发现这样的教导主任遍布全社会,渐渐地都习以为常了。比如某些狗屁领导,总喜欢用过来人的冷眼睥睨着你的酸甜苦辣,然后不冷不热地来一句:“看开点,都这样。”俨然是如来佛祖看穿轮回的感觉。再比如总有些炖心灵鸡汤的“作家”告诉你“远离……”、“放下……”、“别再……”、“再不……就晚了”,俨然一副人生导师无所不知的样子。听得人耳屎都要跑出来抗议。
要么出世,痛而不言,笑而不语,潇洒走一回,片叶不沾身。要么入世,修身济世,助人扶困,珍惜身边人,善对周围事。成天一副吃饱了撑的要去管别人家吃饺子还是吃米饭的样子,真是很容易招人嫌。
02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容易看走眼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本上义愤填膺地写到:谁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作文能够拿几分?你觉得好的,未必就是好的;你觉得不好的,也未必就是差的。
我的红笔愣住了,给分也不是,不给也不是。不是我没主见,是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虽然我知道这原话是韩寒说的。但是他既然转述了,还这么长篇累牍地证明这个逻辑,说明他是不愿意写命题作文并且接受我的打分的。所以我很尴尬。就像以前高考阅卷,阅到几份很愤青的吐槽大作,让人纠结。不给分,可能屈才,毕竟能骂得精彩的人都不是蠢蛋。给分,触碰了底线,毕竟还有二判三判在那等着。
最后我还是给了个80分。没有为什么。如果哪天学校抽到这份作业本而质问我,我只能说“我喜欢有态度的学生”,而不是“他的作业符合课程标准”。毕竟,文才、思维都不是数学题,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统一标准。我觉得排比句用多了就造作,你也可以觉得排比句用多了很磅礴,我觉得鲁迅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无厘头恶搞,你也可以引申出一堆家国大义。
有一句话说:道德用于律己,好过所有法律;道德用于律人,坏过任何私刑。一样,标准用于要求自己还可以,用来衡量别人就有点困难,还有失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