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舟山沈家门。
在离我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陆最东的岛屿——东极岛。
两年后的这个时候,在电影开头听到“东极岛,东极岛,大陆最东的岛屿...”,眼前就好似看到舟山群岛那些阳光晃眼的柏油夏日,到后面电影场景里出现港口堆砌着永远装不满的集装箱时更像是夜梦重回,温暖的海风沿着鲸路拂面而来。
到舟山本是想去寻访三毛故居的,结果在的士带着我们兜兜转转的一下午之后,在沿着破旧的村落寻访半晌之后,只看到一栋紧锁的普通宅院。弯弯曲曲的农村土路路口,立着一块已被风化到字迹模糊的石碑,“三毛故居”四个字依稀可见,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标记。
后来想这也许算得一种幸运,荒凉终归是旅行者的宿命归处,尤其是像三毛这样爱着大漠的人。
再后来见过更多的旅行目的地,逐渐厌烦于到处照相的游客、不断翻新的所谓老街老房子、映着风景对镜头挤出笑脸的人们,愈发觉得那时所见三毛故居是一种宝贵——远行本来就是对当下生活的疏离,是一程向着内心孤独的朝圣,就像片中用大衣把自己裹起来去往中印边境看卫星发射的钟汉良,或许所有目的地都是借口,只是找个理由让自己可以远离。
这个世界上有着那么多向往平和安稳生活的人,但这个世界上也同样有着一群用生命来渴嗜不安的人。如果一生都在旅途之中——白日里风景变幻,夜里枕着颠簸入眠——惟其如此,才能抵消掉一些心里对于僵化于一时一地的不安感。沉醉于不安的人,也只有用更大的不安来对抗不安这一条路了吧。
我一直想如果当时我见到的三毛故居是另外一个情境:畅通无比的旅游专线、导游一边带领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一边讲着三毛生平的轶事、还有被修缮的气派庄严的老庭院。怎么想怎么觉得这样的情景是对身为旅行者的三毛的一种嘲讽,不过,在看到电影里钟汉良的卫星最终爆炸后,另一幅想象的场景在我脑中明晰起来:
旅行者风尘仆仆,一路寻家问舍,终于在夏天的下午找到了舟山这里三毛的故居。破败的小路,人丁凋零的小村落,一切都带着些三毛书里那股子荒凉的味道,可是那栋不起眼的宅子却上了锁,旅行者有些失望:撑着自己一路走下来的目的地,原本就和自己漫长的旅程没什么两样,既无人在意,也没什么人可以期望。流浪啊流浪,你是这样孤独疼痛,却又这样让我着迷到身心俱疲。到后来旅行者想累了靠着门楣闭上眼睛发着呆,黄昏的阳光从海那边的大陆方向射过来,照耀在这一片孤独荒凉的岛上,照耀在这一片让人心醉的断壁颓垣之上,这时他好像听到《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厉声说:
“不要再看了,当她是海市蜃楼。”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乘火车沿着陇海线和兰青线一路向西。那时我二十岁,抱着某种卑微苦困的念想,天真得以为从东到西横穿这个国度,就能想清楚一些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就能做一场对自己来说用力一点的道别。
然后今天看到影片的结尾里浩瀚给江河写的结局——“如果要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
其实浩瀚这场从东极岛到西藏的公路之旅,不就是一场对江河的用力告别吗?
或许对生于上海的韩寒,这个国度的绝大部分地域都是西边,所以在电影里它设置了从最东到最西的情节,但对于旅行的目的地来说,西部又有着一股独特的诱惑。
辽阔的天与大地,粗犷豪迈的民风,大片大片人烟稀少的荒山沙岭,一切都似乎与流浪这个词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而且由于国家政策,使得一路向西似乎是一趟去往过去的旅程。每个出现在向西行程中的城市似乎都沾染了一些时光的魔幻色彩,你会看到在你小时候就被拆掉的老式建筑,会看到在你长大过程中逐渐消失掉的那些零食玩具,甚至看到这城市的街边坐着玩弹珠的小时候的自己,而这些,都是你在自己的城市所无法找到的,快速的现代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异乡人。
既然是异乡人,浩瀚也就只好不断的在各个城市各个女人各种工作之间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江河也就只好埋在自己的小屋里埋在自己的学生里建构自己的归属感,可惜浩瀚失败了,江河也被现实发配了,于是他们俩也只能一路向西。
诗人张子选写过一本叫《执命向西》的书,在他的藏地诗篇有这样两句:
此间我命堪忧、匹马奔走
此间井水念旧、天下大愁
九个月前的这个时候,我在武汉剧院看韩寒的话剧《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以话剧的眼光来看实在不怎么好的话剧,没有激烈的人性冲突,没有转折,没有震撼人心的独白,没有舞台表现力。
但是却是硬生生被充满黑色幽默的台词撑起来可看性的话剧。
就像韩寒的小说一样,情节散而乱,没有紧迫的主线,人物单薄无实感,用句子的技来取代情节的工的小说。
没有意外,这次的电影也是如此。
但是我现在却越来越感觉到他藏在黑色幽默背后的东西——不破不立。
《后会无期》在情节上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万分相似,如果把后会无期里钟汉良的故事,袁泉的故事加到1988里也没有任何突兀。
但是在主题曲《后会无期》的歌词里有这样一句“我曾经问过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看,是不是万分像对“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回答呢?
这里或许我过度解读了,但我还是认为,藏在那些黑色幽默背后的韩寒,实际上是不是在鼓励人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去寻求一个自己的思考呢?
韩寒希望大家能把生命中所有事情都找到自己的一个答案,而不是单单接受别人给的答案,他用黑色幽默把那些生活中大家的都习惯接受的答案破掉,然后去寻找以便立起来自己的答案。
你问过整个世界,看看世界怎么说:
贾樟柯的答案是“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钟汉良的答案是“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陈柏霖的答案是那本叫《旅行者》的小说。
袁泉的答案是“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王珞丹的答案是”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但从来过不好我的生活。”
冯绍峰的答案是生活就是被盖上盖子的温水煮青蛙。
但问题是,这么多答案,有一个是你自己的吗?
这样一部电影,不迎合不做作的拍出了导演真正想拍想表达的东西,可看性高,有让人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还能要求一个新人导演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