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心生好奇,想到他的梦里去走一回,与他在梦中相见,一睹他的风采。
这是一个秋季的早晨,正是国庆假期,风和日丽,老伴和我商量:“今天去哪里玩呀?”
我说:“想去袁隆平院士的梦里!”
老伴摸摸我的头说:“你没发烧吧?怎么能走进别人的梦里?”
我说:“容易,只要闭上眼睛,想着禾下乘凉的美景,就一定能去!”
老伴半信半疑,跟着我闭上眼睛,不一会,坐在沙发上的我们就发出了均匀的鼾声。
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前面一片金黄,各种金灿灿颗粒饱满的稻穗在阳光下微笑着,等待着收割机的到来,在微风的吹动下,点头欢迎着我们。
老伴大口呼吸着迎面扑来的稻香味,大声说道:
“好香啊!浓浓的稻香味!”
我说:“你再闻闻,还有这泥土的芳香。”
“哈哈!我还闻到了太阳照在稻子上那种特殊的味道。”老伴补充道。其实我知道她说的太阳的味道就是丰收和喜悦的味道。
这片稻田有400余亩,500多个品种水稻都已到了收割期,一片丰收景象。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当空照,我们踩着袁隆平院士的足迹,向稻田深处走去。仿佛听见了袁老脚上那双解放鞋在田野中发出轻微的噗噗声。
我们在稻田里硬化了的机耕路上慢慢走着,只见几个年轻的大学生站在稻田中,时而用手拧起稻穗观察,时而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稻田里,横竖都有一条条小道,这大概为了让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充分享受阳光的照射,专门为阳光设置的路。稻田里早就没有了水,这小道就成了一条条干硬的泥巴路,走在上面很难听到脚步声。我走下稻田,从小道走过去十几步,靠近几位大学生,打听道:
“请问最高的稻子在哪里?”
一位女大学生指着前面的稻田笑笑说:“这就是啊!”
我这才发现,我们身边的这片稻子比其它的稻子高出许多。
我走进这片稻子,只见稻梗比大拇指粗,长长的稻穗在我头上点头哈腰。
忽然,我们听到了说话声,是那个在电视机上常出现的,有些苍老而有力的声音,我们走进一看,啊!这不正是袁老吗?只见他身穿白色村衣,花白的头发下满是纵纹的脸上流露着充满自信的笑容,周围围坐着几位年轻人,静静的听他说话。
他们一边在禾下乘凉,一边谈着工作。
我们不便打扰他们,在一旁继续闻着稻谷的香味,静静的看着他们,一起聆听着这位科学界泰斗的声音。
他说:
“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袁老有一个年轻的心态,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我和老伴在这两米多高的稻田里走着,坐在稻子下面,果然避开了烈日的暴晒,一下子凉快了许多。本想再折回去看看袁老,远远的和他告别,这时突然感觉一阵风声,一个声音在半空中响起:
“年轻的朋友们,禾下乘凉的事业就靠你们继续下去了!”
稻田里几个年轻人同时喊道:
“袁老慢走!请问我们如果有问题可去哪里找您呢?”
此时我抬头看见袁老在半空中,俯视着这片金黄色的稻田大声回答道: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说完不知去向,我和老伴也从梦中惊醒了。
我第一时间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钟,发现该做晚饭了。我揭开装米的桶盖,抓起一把米闻了闻。这正是巨型稻6号种子的后代,不知怎的,我还是感觉在这清香的味道里仍存留着院士余存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