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在简书重新拾起写字这个活计。
写东西,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表达心中所想。表达欲,人人生而有之。正是襁褓中的一声声啼哭让父母知晓自己的心肝宝贝想吃奶了、想睡觉了、身体不舒服了。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总得有点东西想说,长时间憋心里不说,估计会憋出毛病。而文字相较于其他表达载体,更易保存,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仔细想来自己也有一段表达欲旺盛的时期。初中三年,语文老师换了几茬,有一条硬性规定却是颠扑不破——每日写一篇日记供老师检查。起初,每天交出一篇东西的保证是老师的抽查,即使那些东西可能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日记,更像是一种作文练笔,或者说只是一种应付。不过时间久了养成习惯,哪天不花时间写点自己想写的就浑身不自在。春节在家翻看那时候的日记本,竟发现有些标题持续写了一个月之久,一副在某著名杂志发表连载小说的架势。虽说内容多是空泛的抒情和不尽的牢骚,还是很庆幸可以有那么多闲工夫写些东西让日后的自己忍俊不禁。进入高中就不必多提了,物理能否及格这种问题已然足够头疼,哪来那么多时间来伤春悲秋?到了大学,我觉得空闲时间应该够了,遂多次尝试,却至今未果。精致的本子买了,博客平台账号申请了,个人博客搭建了,偶尔的灵光乍现也都在Google Keep上记下了,甚至连专属域名都绑定了,奈何都是三分钟热度,最终都又回到了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寥寥140字不疼不痒的感慨与自拍、鸡汤共舞这种尴尬境地。
说到社交网络,前几天读到一条微博,说碎片化的信息会导致人的智商下降。这一点不能轻易看出来,但是可以切身体会到的是注意力确然难以集中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即使在断绝所有的网络的情况下看书,还是会经常走神。当时在该微博下发表了评论,次日起来发现一大堆人点赞,看来有此困扰的不止我一个。写作的时候是处于一种沉浸的状态,注意力相当集中,能不能借写东西改善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呢?
一旦集中注意自我反省,就会发现已然大三下学期了。大学的时间快得像一个耳光,既没反应过来,也没听到声响,脸却被震得生疼。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设想过奖学金拿到手软,直到第一堂听得云里雾里的高数课,设想过能有足够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如今想到工作心虚后怕,设想过觅得佳人极尽浪漫,实则一宅到底形单影只。恐怕自己都要惊呼,竖子不足与谋!
呜呼哀哉!再不留下点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是连怀念都无从谈起了?
选择简书的原因有二:一是周围用的人少,难得清净;二是简单,不必自己搭建和维护。名字不必现取,所有能用中文字符标识身份的平台,都是“檐下灰”三字。这名字自高中时用,无它,唯顺手尔。在书上看到一位前辈名叫梁上泉,觉得对仗还挺工整的,便是后话了。
但愿不是再一次的三分钟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