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应该定期写点什么,叶武滨老师说“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有些灵感稍纵即逝,再怎么都回想不起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感谢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记录。
之前听了很多武志红老师的课,对攻击性充满探索的兴趣。后来又听了黄玉玲老师的课《如何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32讲,对攻击性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并开始思考自身的问题。
我是个不会向外表达攻击性的人。为什么说向外表达呢?因为每个人都有攻击性,都会主动或被动去表达攻击性。不会向外表达攻击性的人,就会转而向内表达攻击性,也就是攻击自己,久而久之,自己就伤痕累累。我就属于这一类人。别人都觉得我是个好人,而我清楚自己是个“滥好人”,我并不完全喜欢这样。当别人对我说“我觉得你很好啊,脾气又好,性格又好”,我内心转换成的语句是“你就是个窝囊的滥好人,什么都替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活得真累。”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答案:我为什么会成为“滥好人”?我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呢?经过长期的读书和参悟,我渐渐明白了,因为自我的不完整,潜意识里非常依赖关系,靠关系来维持自我。如果关系破坏甚至断裂,会带来不安全感、甚至是毁灭感。因此在我认为的重要关系中,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去维持和修复,很多时候会没有界限感,于是很容易受到攻击,换句话说,为了维持关系,我选择了被攻击。
然而道理明白了很多,开始改变的一小步却难以迈出。人都是喜欢活在习惯里,即使不舒服,但因为非常熟悉,也带来很多安全感。我深深地明白,自己无法做出颠覆性地改变,至少目前和将来很长的时间都不能,因为我的力量还非常微弱。但我至少要从微不足道的事情开始改变,从我有力量改变的事情做起,所谓“烂开始”是也。以前对于一些小事,我感到不舒服,但却敢怒不敢言,甚至表面上还继续“和颜悦色”。现在,再遇到这样的小事,我的力量仍然不够强大去改变应对措施,我还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我可以做到不“和颜悦色”了,我任由情绪在身体里升起,我允许自己有生气的外在表现,比如自言自语、发出不愉快的声音、不说话、走一走,找信任的人说一说,等等。当我允许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对我也很友好,它很快就消退了。比起以前拼命压抑自己,现在我身体情绪的流动更流畅些了,我为此感动和高兴。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不被攻击,之所以容易受到攻击,是因为自己选择了被攻击。清楚了这一点,就不再去责怪他人他物了,而是回归到自身,给自己关怀,与自己的情绪呆在一起。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至少有力量去接受目前这一现实,接受和善待每一个当下的真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