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段时间都是做校园工具,但是依旧没有停止对社交产品设计的探索,做一个近期总结。
陌生人社交
1、陌生人的私密社交,匿名性前期是非常重要的。人需要足够没有顾忌,才能真实表达自己。
2、虽然线下的见面是加快两个人关系的最好方式,但会让一段关系成也快死也快,且能结成的关系的宽度受限。产品如果过快把线上关系导到线下,恐怕也会损害平台本身的价值。一款陌生人社交的app,其实还是需要去控制网络online时间在两个人关系构建中的合理比例。
3、人与人可交集的点非常多,人是最难以被定义的东西,不要试图用年龄、兴趣去匹配,只需要的是创造一个自然的、立体的场景,让大家可以多样化的表达出来,同道者能方便嗅到这种气息。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玄学,但是对于社交这种考量对人性的把握的产品设计,的确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具有明确的对应规则。
社交产品里社群的设计逻辑
1.社群是什么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在社会中是类似于“点”的存在,而将一个一个点连接起来的线,就是社交。由社交的线组成的面,就是社群
2.社群的结构
- 金字塔。这种结构顶层存在一个KOL,有着严格的群规,KOL具有很高的群管理权限。(传统的炒股群?)
- 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中人们的角色是不定的,不存在绝对的KOL,但是一个环形结构的群如果需要保持活跃度,依旧需要有活跃的KOL存在。
相较金字塔结构,在环形结构里人和人的位置更为平等,群管理也更为随意。所以一般微信群更多被用于熟人之间的社交,其交流的内容定位也更多与生活及爱好相关。
微信群设计
基于两个特点
1.熟人社交。因此。整个过程随意随时随地。
2.场景化建群。都是基于一个具体场景的,例如吃饭打球讨论完这件事,这个群就随着时间湮没了。
为什么微信群有人数的各种限制
因为对于一个松散组织(也就是环形结构的组织),26-36是一个最佳的组织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以后,群内部就会变得混乱。
而现在群最大的上限达到了500人,这可能与微商的接入以及微信营销有一些关系,但设置成100人以上就不能自主加入可能与“邓巴数字”有关系。
什么是邓巴数字呢?
这其实就是“150定律”,这个定律讲的是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约为150人。
(邓巴数字与社交产品的关系待补充)
一个微信群如果运营得不错且自组织能力强,那么在100人之内也依旧能保持比较高的活跃度,超过这个人数,过多的信息流就会让群里的人感到混乱且不安全。
流行的社群营销
1.一个社群能形成的第一前提是每个在社群里的人都认为自己能从中获利。即社群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所获得的价值大于自己的付出。
2.关键指标是用户时间,直接体现社群对成员影响力
3.自动运转的社群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 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或人或资源,比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还有李笑来,但他们都是大中心,每个小社群也需要一个中心,起码前期需要一个中心
- 中心要兼顾每个人的利益,要知道谁玩什么,因地制宜的给,没有目的的社群也能发展,但会很慢
- 留住社群意见领袖,摈弃老鼠屎
- 把社群变成熟人或者轻熟人关系。比如线下活动,见面会等
- 引导社群的发展走向,不加干涉的社群会将意见领袖和真正有资源的人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