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都曾以为,爱情是生命的全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人生所有的执念;现在,我们都发现,爱情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部分,梦想比爱情更能带人去远方。
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高质量的单身好过低质量的婚姻。爱情只能是因为幸福,而不必再局限于某种约定俗成。
电影《相亲相爱》讲述了三代人的爱情故事:阿祖、惠英和薇薇的爱情故事。阿祖是惠英父亲的原配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惠英在母亲去世时要求把远葬在乡下的父亲的坟迁回城里与母亲合葬,这是惠英母亲生前的遗愿。
17岁的阿祖当年遵循父母之命,成为家谱中“岳曾氏”,婚后半年丈夫离家,她在家里侍奉老人,从等人到守坟,蹉跎了一生。阿祖的爱是等待,承诺就是一生。在那个以贞洁牌为荣的年代,爱情于她们来说,就是媒妁之言的一生承诺。
突然想到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她一辈子侍奉婆婆,和名义上的丈夫唯一的联系就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即便到死,她心心念念的依旧是:“我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忽然又想到我爷爷奶奶的婚姻,那个年代的人大抵都是媒妁之言吧。他们的一生过得并不幸福,我爷爷是个读书人,解放前一直在学校教书并担任校长一职。奶奶大字不识一个,我爷爷应该是看不上我奶奶的,所以他们争争吵吵地过了一辈子。
十年前我表妹离婚了,奶奶得知后表示赞同,还由衷地说了一句:“现在时兴离婚了,要是过去能离婚该有多好啊,我早就离婚了。”说这话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想不到那时奶奶的思想那么开明。从奶奶的言谈中,我大概猜测出她的一生过得极不幸福,且不自由。
惠英的爱情像极了我们父亲母亲那个年代的婚姻。他们的爱是扶持,是相濡以沫的一生。尽管爱从来不曾说出口,但他们用行动、责任、良心和道义诠释了什么才叫做“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个年代我们的父辈们很少离婚。
薇薇的爱情观:爱是自由,享受刹那。薇薇是惠英的女儿,职业是一名记者,生性活泼开朗。后来她认识了流浪歌手阿达并与其相爱,阿达在去北京的追梦路上遇到了薇薇,为了爱情他选择了停留下来。
可小城市正吞没着他的生命和理想,许多现实问题让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现实也同样淹没着他们的爱情。阿达想薇薇一起去北京。但他说:“你来也行,不来也没事。”
薇薇也完成了自我成长,她选择用自由包裹爱情,送阿达去追梦。她说:“我不会等你。”最终,他们放下了对“爱”的执念。
在小地方,单身的人也许不太多。但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单身。我之前所在的学校教师中,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单身的已占了教师的三分之一人数。不得不说,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自我意识正逐渐觉醒。
时代的变迁里,我们终于学会不再在意世俗标准,既享受爱情,也追求独立;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勉强对方。明白世界很大,爱情只是锦上添花的圆满,却不再是舍弃自己的抉择。
其实这才是“爱”原本的模样,爱需要勇气,更需要冒险。只有学会如何去爱对方,爱自己才能成长,去向更好的远方。在爱情里,我们当不负韶华,更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