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家里人常说的话是“女孩子眼角要高一些”。古说富养女,意思是女孩要高贵、要优雅,要自重。对于做不到“富养女”的家庭,“眼角要高一点”成为了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替代。
《等风来》的开场,程羽蒙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眼角很高”的女孩。她装模作样地点评了高级餐厅的菜色,谢绝了富家小姐朋友送她回家的邀请,闪身钻进了那辆唬人的“公派”商务车。直到车子上路,才彻底放松下来,说了一句“师傅,再开十块钱的吧。”后来在尼泊尔,井柏然拆穿她“成天爽”的名字之后,程羽蒙崩溃了,她把自己的不甘、委屈、不平一股脑倒在面前这个无辜的富二代身上,撕下伪装以后,真实的程天爽仍没有变得可爱起来。
小学有一个同学,她说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给她两块钱买早饭,然后和她说,妈妈没有什么钱,工资一个月只有两千块,让她好好学习,以后自己多赚钱。后来有一天,她在马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对方送她一只娃娃,她就差点跟着人家走了,后来警察跑过去把她拉住才没出事。妈妈把她接回家以后,打了一顿,妈妈边打边哭,理由是“女孩子眼角要高一些,你怎么这么好糊弄。”她和我说的时候,眼里仍然透露着疑惑和委屈。她不懂“眼角要高一点”是怎么个高法,每天被妈妈教育“家里没有钱”的她,一只漂亮娃娃足够高过眼角,进入她的视线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程羽蒙,我就突然想到了那个同学。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没有钱要不要生孩子。反方一位有心理学背景的辩手介绍了“未完成愿望之魔咒”,即以前的需求没有满足会对你产生影响。小时候最缺乏的,长大以后会成为你最想要的。所以如果没有钱就生孩子,长大以后孩子会变得对金钱格外执着。
求而得不到的,程羽蒙选择用租来的商务车假装自己能得到。而能得到的人,不需要假装,她说“我不想要”,我就会相信。
眼角都很高,前者有点讨人厌,后者则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高中的时候,和班里一个女生一起去参加一次中学生沙龙。当时她已经在学英语准备出国。沙龙最后一个环节是发微博抽奖,发的微博越多抽到的概率越大,奖品是一台拍立得。我兴冲冲地拿出手机一下子发了五六条,她只是说了一句“可我不怎么用微博诶”,就放下了手机。后来抽奖抽完了,没有抽到我,我一边抱怨着好可惜,一边删微博,而她在我边上,一直保持着微笑。我说“你刚干嘛不发啊,好可惜啊。”她说“我不想发嘛,我想要的话可以自己买啊。”我呆了一秒钟,然后尴尬地笑了笑,再没提抽奖的事。后来每次抽奖看到大家狂热和兴奋的样子,我都会想起那个女孩,也会不自觉地克制一点。我不觉得嫉妒,也不觉得生气,我只是隐隐有些震撼,原来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所以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女孩子的眼角要高呢。如果送娃娃的人不是骗子,而你刚好想要一个娃娃且本得不到,收下了又有什么不对呢。
父母说的“眼角要高一些”,无非是寄希望于将来有一天,你有高贵能力之时,不要显得如此不般配。可是又有多少人,一辈子无非是在往复之前的人生,没有发迹,没有越来越好,只是平凡地,如同昨天一样地过完每一个明天而已。父母善意的期盼成为一生的求而不得。
品位和眼角其实都差不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近义词叫价位。《世界文学名著百部》一套要4800,而一次欧洲行平均花费在15000左右。当和朋友们坐在一起讨论去欧洲朝圣文艺复兴的时候,你家的水电单也不会凭空消失的。
其实自重很容易,但把自己放得太重,最后往往变成嘴硬和伪装。从小被教育“眼角要高一点”的姑娘,既错过哪些平凡的与自己相匹配的幸福,也没办法把虚幻的想象变成现实。
不要忘了,欲望若不与实现欲望的能力匹配,那就是百转千回的忿忿不平。不要让每个灰姑娘都做着公主的梦,这样当她在蒙满灰尘的地窖擦地时,只能想起亮闪闪的钻石和皇冠,未免也太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