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总是如此。
——题记
今天是第一个故事的读后感,我却不觉想起了上面的话,这是在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时,玛婷达和杀手里昂的一段对话。至于说为什么,我想跟《皮囊》第一个故事中阿太的“皮囊”有关。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有说过,蔡崇达这本《皮囊》,我读了三遍,可是,依然似懂非懂。书是好书,文是好文,只不过,有些触及内心的东西以及那些独特的感受,是具体而抽象的,于我而言,表达起来还是蛮困难的。但,我也说过,愿意一试。
《皮囊》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在读之前,我除了认为它是畅销书以外,还以为是一个揭示人性的长篇小说,类似于“空有一副好皮囊”这样的小说。看完目录,才发觉,这书只是以第一个故事的题目为名。作品的名字往往是“一斑”,多少人以它窥探“全豹”。“皮囊”一词内涵多么丰富广泛呀,仅以一个故事的题目就得了书名,我心里暗暗佩服蔡崇达,也好奇“皮囊”一词如何驾驭整部作品。
先入眼帘的是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外婆的母亲。这是怎样一个小老太呢?白发人送黑发人,她一滴眼泪都没有,说她很舍得;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度扔进海里,得了一个“没良心”的骂名;自己切断了手指,家人手忙脚乱,她跟没事人一样;看见有人杀鸡没有割中动脉,将鸡狠狠摔死,说着不要让肉体折磨魂灵的话;会自己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曾孙的家里。
这样理解,也许阿太就是一个坚强,普通,狠心又怪异的人。说实话,开始读的时候,我也不理解阿太。不理解她明明很痛却为何说舍得;不理解她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如此狠心;不理解什么让她养成的果断决绝……
在她九十二岁时,自己去补房顶的窟窿,不小心摔的动不了了。在曾孙去看她时,这个坚强又倔强的老太太却哭了。这便是一切转折点,原来,坚强如她,也会流泪,也会脆弱。她明明就是个普通的会害怕亦坚强的老太太啊。
突然就懂了,心就软了,就被感动了,眼睛里酸酸的。
失去自己的女儿,她很“舍得”,她舍得的是生命,她舍不得的是女儿呀。失去女儿,她心里空了一块,于是,她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看看女儿的样子,一会儿看看正在准备的祭品。这一系列动作,很好的掩饰了她心里的伤痛,原来,世间大痛都是无言。
她看着女儿进焚化炉,一声没哭,斜着眼,像是不屑,又似打盹,读到这里,泪水已经溢满眼眶。我记得,有人为了不让泪水留出来,就抬头看天,咽下委屈,吞下泪水。我知道,阿太斜着的眼睛里,盛着的都是她藏匿的悲伤。
阿太是一个对自己“狠”的人,切断了手指,都像没事人,任别人兵荒马乱;她还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度扔进大海。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肯定不太理解阿太,这个“狠”字里,藏着她所有的爱与人生哲学。
阿太经常将“皮囊”二字挂在口头,仿佛这二字是她认识的人生的所有哲学。她将那未杀死的鸡摔死时说别让这肉体再折磨这魂灵;她将自己不会水的儿子扔进海里,面对骂她没良心的邻居时说肉体就是拿来用而不是用来伺候的;解答黑狗达的困惑时说整天伺候“皮囊”不会有出息,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会成材;阿太去世时给黑狗达留了一句话: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读了三遍,我才有些许了解。当阿太摔伤不能动的时候,她哭喊着: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灵魂自由的阿太,却被这皮囊,因这肉体被困住了。一生坚强的阿太,一生狠心的阿太,此时终于展现出脆弱的一面。这样的阿太,可以无惧生死,可以无谓病痛,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因为这“皮囊”动弹不得,“皮囊”某些时候,真的会困住魂灵。
一遍又一遍,我越来越理解阿太了。她人生最大的哲学叫“自由”,正因为她拥有自由的灵魂,所以面对生离死别,面对肉体的疼痛,她都能挺过,唯一过不了的,是自己因“皮囊”的限制而失去的自由。她所谓的舍得,不过是她心里相信,失去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所以她留给黑狗达一句:没有了“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自由。
黑狗达说自己不明白以前阿太告诉他的话的意思,是阿太的遗言让他恍然大悟。原来,生命本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所以才失去了自由,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们对生的欲望,对权钱利的向往,对肉体的珍惜,将我们困在了自己营造的“皮囊”里,没有了自由。肉体本就不是用来伺候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这个“皮囊”,应该尽可能去追寻自由。
回到题记那句话: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总是如此。现在看看,生活为什么艰辛,因为我们有欲望,对生命的欲望,对爱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金钱的欲望,我们对一切美的、好的以及对的都有欲望。这些欲望就是牢笼,困住了向往自由的灵魂,困住了自己的心。对于肉体,我们太过爱惜,对于皮囊,我们太过珍惜,伺候着肉体,背着沉重的欲望的“皮囊”,我们终究不快乐,我们终究失去了自由。
人的一生,总是和“皮囊”相伴,所以纵使像阿太这样懂人生的人也会被肉体困住,因“皮囊”疲惫。当她离世,那一句:没有了“皮囊”,来去多自由。也恰巧使人明白,原来,她的“舍得”是因为女儿终于摆脱了“皮囊”,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黑狗达很幸运,能遇见这么一个活得明白的阿太。我也有阿太,可她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我不太了解。只是听奶奶讲起她婆婆,据说,当年阿太眼睛不好使,喂馒头给两岁的曾外孙女时,把馒头全塞进她鼻子里和耳朵里。她何曾不是受了这肉体的限制呢!而今,她早摆脱了皮囊,在天堂,一定是来去多自由吧。
现在,我明白了,蔡崇达以“皮囊”为书名,足够大气,这两个字足够驾驭全书,绝对的名副其实。
(附:第一次这样写读后感,逻辑混乱,内容杂乱,还请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