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四则。
1、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子游做武城宰,先生说:“你在那里求得了人才吗?”子游说:“有一淡台灭明,他从不走小道捷径,非为公事,从未到过我屋中来。”
傅佩荣注解
子游担任武城的县长。孔子说:“你在这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他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走路时不抄快捷方式,若不是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
澹台灭明,字子羽,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指的就是有澹台灭明。子游说这些话时,子羽可能尚未进入孔子的门下学习。
澹台灭明的优点在于公私分明。我们都知道法理不外人情,因此有时很难做到公平。
“行不由径”,是指走路不抄近路。抄近路没什么不好,可以节省时间。只是古代认为走大路比较正当,不走正路不但不适合官员的身份,也容易发生危险。如果走近路是为了赶时间,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算好时间呢?人如果连时间都不能控制,还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吗?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这是子游对于子羽的评价。由此可知澹台灭明的奉公守法与有所不为,的确是个政治人才。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后,孔子问的问题不是施政,而是问他有没有查访到人才。只此一问,就可以明确了人才的重要性。“举直错诸枉”,选举正直有才干的人到施政的位置上,是治理之道。子游也是善于察人的。他注意到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的时候绝对不会抄近路、走小道,除了公事之外,也不会到他的地方来。连小路都不愿意抄、小事上都很严谨,也不愿去跟长官发展私人关系的人,一定是非常节制和正直的人。“行不由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深思,也许我们常常觉得小结上差一点没什么,可是这种“没什么”,也许就会蚕食我们的原则,最终导致错误。
4、弘丹学习心得
这一段,孔子的弟子子游做武城宰,孔子问他有没有找到什么人才?从孔子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人才,他没有问子游政绩如何,而是关心有没有找到人才。子游回答,觉得澹台灭明是个人才。子游通过观察澹台灭明的行为方式,认为其是人才。孔子非常注重德行教育,而子游认为澹台灭明是人才,也是从德行去考察的。
澹台灭明的优点是公私分明,光明磊落。这是从两个小细节看出的: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通过观察这两个小细节,觉得澹台灭明是不错的政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