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我也好。你若不好,愿你好。
是不是真的长大以后,便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曾经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毫无顾忌的发条动态,或是发泄苦闷,或是分享喜悦。三五好友突然冒出来在下面调皮又不失亲切的评论几句,就觉得这个世界好温暖。而现在,再热络的性格发状态时也会设置个半天,哪些人可以看,哪些人不可以看,要提醒谁看,鼓捣半天,变成了仅自己可见。
如果这真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那谁都无法跨越。我常常安慰自己,这是从年少轻狂走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过程。因为谁都没有能自如控制自己情绪的天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就想说一句那样的话。管他的辈分高低,管他的事业地位,管他的爱恨纠缠。飘飘洒洒说了一堆,所有人可见,发送成功。而当清醒时,又后悔的抓心挠肝。
来来去去,倒不如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或喜或悲,一觉之后,烟消云散,做回好汉。我曾经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悲伤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矫情”。说的很触动,但说来说去,自己应当是那个对的人吧。当然,我并不主张什么事都内化于心,但至少不要什么小事都要弄的满城皆知。
改天永远最忙,我们约在改天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最忙的一天是改天,而我们的关系也停在改天》。文章是我多年心得体会,也想对我曾经的好友说句抱歉,没有赴约。
不知道你们是否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当然我并不是只全部的人,不必对号入座。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在朋友圈上,好友圈上。总觉得这是一种很放松的活动,看看他们在忙着什么,是不是又去哪玩了,又和谁在秀恩爱了。我不否认这是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也许几年不见甚至十年不见的朋友还安安静静的躺在你的朋友圈里,你仍可以随时看到她的动态,连点赞的勇气都没有。从朋友变为网友,需要多久?
每当放假那会,大家都会通过网络联系一下,商量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有一个人统计一下大家哪天有时间,定下后,往往赴约的人要比计划的少,因为……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理由,对吧。大学的第四年,初中毕业第七年,小学毕业第十二年,改天二字让我错过了很多次的见面,有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勇气见那一面,怕时间久了,生分了。
但其实,也许大家都没变,聊着聊着就能找回当初的纯真和热烈。
如果此刻,你的心中真的有那么一个非见不可人,别改天,就现在,即便一眼,便是万年。
当断则断,莫回头
当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一种犹豫不决,模模糊糊的关系时,一定要问清自己是否还有什么意义和结果。若没有,断舍离,方释然。
回想起我上高中的时候,正疯狂的流行着人人,那时值得骄傲的就是有多少人关注你,多少个访问量。同校的校友加起了好友,通过互动慢慢熟络。听说那还是不少情侣的发源地。刚上大学那会,人人渐渐退出视线,微信流行起来。qq也有点被冷落了,那个每天偷菜,比等级,充会员的地方。大家发起了朋友圈。
说起朋友圈,刚开始是大家感慨大学生活的地方,吐槽室友,回忆青春,纯粹自然。现在我大四,朋友圈又复杂了些,出现了微商,出现了投票,出现了集赞,出现了帮转发。我只能说我们越来越会利用这个渠道来达成我们的某个目的。就这样,我开始问自己,该不该清理一些好友,开始是当然是不忍心的,因为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联系,但如果有天她真的找我,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找到我。所以,再见,我的青春。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来畅所欲言,但聊感情的人少了,谈生活的人少了,喊理想的人少了,是否他们都隐藏了自己的状态,还是我也成为了“谁不可以看”的一员?
生活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看的
既然我们纠结于这些虚无的状态,我选择不想,不再让自己揣测。关闭的朋友圈,关闭了微博,还有其他的一切。这不是极端,不是玻璃心,也不是闭塞,而是让自己的心重新变得澄净。
这么多年,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别人的生活,却忽略了自己多姿多彩的日子。别人活的再好是别人的,给不了你一分。别人活的不好也是别人的,帮不上一分。你且经营好自己的日子,因为即便你再神通也不过这短短数十年。真心的好友不会因为你没给她点赞而冷落你,如果你真想她,就去见她,一个拥抱,一个眼神,足矣。
我不再纠结于这条状态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提醒谁看,因为我正在努力真实的过着每一天,快乐也好,难过也罢,都是限量版。谁也拿不去。
我的朋友,如果你想我了,便来找我。如果你不记得我是谁,索性彻底忘了吧,过客而已。
愿你们都好,曾经有你,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