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的小林
晚饭后,小林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台灯下飞来一只小虫,他拿笔去戳那只虫子;对面一户人家的窗户里灯亮了,他盯着对面的窗户看人影晃动;客厅里发出啪的一声响,像是苍蝇撞到电蝇拍上的声音,他在想是不是死了只苍蝇;起风了,可以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他把头伸到窗边,看树被风吹的摇晃……两个小时过去了,作业只写了一点点,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斜斜。
小林的作业没有完成,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家长也被一并教育了。
小林妈妈很苦恼,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这样,丢三落四,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外面一点风吹草动他都要凑过去看看,注意力难以集中,告诉他的事情一会儿就忘记,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每天像在梦游一样,懒懒散散。
小林被老师和家长批评教育了无数次,然而并没有任何改进,依然如旧。小林成绩不佳,被同学嘲笑。其实小林也不想这样,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小林的表现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类似,全球范围内,有3-6%的孩子被ADHD困扰着。
今天简单介绍下ADHD是什么,怎么应对。
I
ADHD是什么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属于神经发育类的精神失调。特征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活动过多,与年龄不相符的行为控制困难,看起来行为幼稚。这些症状开始于6岁-12岁,至少持续六个月,在多种情景下出现,比如学校、家里或进行娱乐活动时,社交、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按照DSM-IV诊断标准,儿童的发病率为5-7%。按照ICD-10的诊断标准,儿童发病率为1-2%。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3倍,30-50%的ADHD儿童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目前还不清楚确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双生子研究显示和基因和环境有关。
II
分类
ADHD分为三个子类型:注意力缺陷、过动,和混合型。
1.注意力缺陷,满足下面部分或全部症状。
(1)容易分心、忽略细节、忘记事情、经常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
(2)除非是喜欢的事情,否则,坚持一个任务几分钟就感觉厌烦;
(3)很难集中注意力组织、执行一件任务或学习新东西;
(4)完成作业存在困难,丢三落四(丢笔、作业本等);
(5)别人跟其说话时,好像不在听;
(6)白日梦、很容易困惑、移动缓慢;
(7)加工信息的速度和反应准确性比同龄人差;
(8)很努力才能跟上指示(指令);
(9)理解细节有困难。
2.过动:具有以下部分或所有症状
(1)在座位上坐立不安;
(2)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3)四处冲撞、看到什么就过去逗留一下;
(4)吃饭、写作业、在校期间无法安静地坐着;
(5)不停动来动去;
(6)无法完成需要安静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动症状减少或消失,青少年或成人ADHD变成内在的不安定。
3.混合型:前两个类型的叠加。
III
诊断和治疗
对ADHD的诊断要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诊断,进行脑部扫描、结合家长和教师的描述下诊断。
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行为矫正,以及二者的结合。
1.药物治疗
对重症ADHD儿童和咨询无效或拒绝咨询的中度症状儿童进行一线药物治疗。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激活大脑兴奋水平的刺激类药物(利他林、专注达),阿托西汀、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抗抑郁药。
学龄前儿童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2.行为矫正
(1)注意力训练,拍手游戏,设定拍手规则,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听到吃的拍一下掌,家长说词语:葡萄、面包、柠檬、香蕉树……,前三个可以吃,就拍手,香蕉树不拍手,如果拍手就犯错了。这样反复练习,可以训练听觉注意。熟练后可以增加游戏难度,比如听到吃的拍一下手,听到交通工具拍两下手。
听觉注意障碍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这个方法。与孩子面对面,双手捧住孩子脑袋,家长与孩子的视线平视接触,要求孩子看着家长的眼睛。家长说一句话,让孩子重复,然后执行家长的话。比如家长说,把水果放进冰箱,孩子先重复一遍家长的话:把水果放进冰箱;然后去执行这个任务。最初,家长和孩子的视线越近越好,随着训练进行,逐渐增加两人之间的距离。
(2)工作记忆训练,倒背数字,家长说一串数字,孩子听后,倒着复述。如,234651,孩子说156432,从2位数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字符串的长度,每天练习30组数字。复述文章,看一段文字或故事,让孩子复述下来。
(3)STNR爬行训练,这个训练通过特定的爬行动作刺激大脑相应的部位,从而缓解ADHD症状,包括4个阶段,适合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可以购买图书或视频进行练习。
IV
给家长的话
ADHD儿童的大脑激活程度和普通人不同,研究发现额叶和小脑部分的激活程度偏低。他们不专心,跑神,不是他们的错,这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药物治疗主要是提高大脑的激活程度,让大脑兴奋。吃药和不吃药,行为表现差别很大。家长可以将药物和行为矫正结合使用。
心态调整好,带着症状生活,一样可以取得璀璨的成就。很多名人也有ADHD,“飞鱼”菲尔普斯、丘吉尔、爱因斯坦、爱迪生……ADHD没有阻挡他们成为伟大的人。
家长多一些耐心,坚持给孩子适当的训练和陪伴,关注孩子的发光点和兴趣点,发挥特长,前途一样是光明的!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