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坦率地说,之所以会看这一季的奇葩说,是因为一不小心在爱奇艺视频的首页看到了罗振宇老师的加入,他这样一个人竟然加盟奇葩说,那么我觉得奇葩说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综艺节目,应该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它的定位要有所不同。所以,正好端午节小长假,于是,就看了看,而且还连着看了好几期。奇葩说确实教会了我一些知识,让我有不一样的思考。
每个人都是很特别的 ,尽管有的时候他们辩论的论点不是很能站得脚,但是,这些辩手就是很能控制住这个场面。他们都很喜欢举例,但是我觉得有的时候举的例子不是很恰当,但是因为切入的点,或者是因为例子比较夸张或是个性很鲜明却往往能得到掌声。但是有的人就是思路很清晰,逻辑很清晰,说起来也很有条理,而且还金句连连,这样的话就是让人一听觉得好,具体怎么好不用管,反正就是觉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都有 属于自己的必杀技 ,他们在下面肯定也做过训练。
我最喜欢看的是导师的结辩,在前面的选手阐述了观点以后,导师的结辩不能有雷同,而且还要有说服了,要足够的精彩,我觉得,导师真的都是很棒的,导师的结辩真的是我最想看的部分。
他们的结辩过程大多数人用的技巧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往往用的是下定义的方式,也就是说对某一个词给出自己的看法,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此同时找出对方辩论过程中的漏洞。我也发现在辩论的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往往就是因为概念不清,或者是偷换概念。在上场之前就应该做足准备工作,更可能全面的找到可能论述点,然后再把自己 想成对方,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破 。若是这个观点能被 轻易地打倒,那还是趁早放弃的好。
有的辩手喜欢打感情牌,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样的陈述、辩论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我觉得对我而言效果不好,我可能在这个方面已经过了那种已被感染,被情绪化的阶段,我更看重的是辩手的观点是否有条理性,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是否是正确的。
我不知道这个栏目是怎么把这么多个性的人集中起来的,每一场辩论都在想我们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是允许多元的,它也确实是包容了各种 各样的多元存在。允许各种各样的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一起碰撞交流。从服装到直播间的每一个设置都给人一种不常规的感觉。即便是导师们聊天的那个开场我都觉得其实也是一场精彩的辩论。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好多期,对于每个人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但是还是有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辩手们的观点还是又很多我想象不到的方面,按照各个方向思考下去可以增加思维的全面性。以上是我在在这个栏目中的一些收获。
还有一点是我没有注意到的,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导师结辩的时间,或是僵尸级的辩手 辩论的过程,因为他们思想的深度是我不曾企及的。你会发现,他们在谈论一个论点的时候就是能够应用好多很有哲理的话,并且能够对此作出很合理的解释,解释完了之后还能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证明,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在思考,思考的深度是自此得来的。我也在看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总是觉得这么多年来我的积累几乎是零呢?到了要用的场合,就是想不起来,就是不会用呢?那些知识就好像从来没有学过一样,可事实上都是花费功夫认真学过的内容,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用的少。
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依然对这个工作依然很拼命很努力,罗振宇有自己的创业公司,整天肯定已经忙的不可开胶,但是他还是答应了去录奇葩说,夜里忙到凌晨两、三点,他肯定不差这一点钱,就好像当初李笑来答应在得到上开专栏的时候,肯定也不仅仅是因为钱,同时呢,也不觉得这样的工作累,这里边肯定有他们享受的部分,有他们乐在其中的因素存在,写个文章,或者打个辩论比赛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非常难的事,但是,对于他们就是一次练习而已。因为他们的能力已将到达了一个高度,即便是这种看起来很简单,想要做好确实十分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早已经过长久的历练,到了今天这些就是 只要认真做,只要想做,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呈现出优秀的作品的。
我认为人没有聪明与笨的差异,之所以显得笨拙,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涉猎的还比较少,在起点上,人都是赤条条的一样的,而最终的差异就是来自于投入的 差异,大体上,想要做成事,真正的变的很有内涵,很有成就,很有能力,年龄差不多得在35岁之后。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你已经在社会上打磨了至少十年,对这项技能已经练习了十年,有了 这个基础,有了这个准备,你几乎是能成事的。经过前35年的积累 ,一个人在认知,在能肯定是一定有一个高度,这个时候若是能一如既往的做事,坚持不懈的把这个能力继续磨练下去,那么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你看那些活到四十岁闪着光的人,到了四十岁 还依然搞事情的人,以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整天在家葛优躺就好了,也饿不死,也不会为没有钱花而发愁,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无它,就是简简单单的想做事,就是简简单单的想要自己生命发挥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他们就是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就是在踏踏实实的做事,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