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从外婆家接蜜姐,出门时她一定要穿雨鞋,这时站在旁边的外婆,和在洗手间的奶奶还有站在门口的爸爸仨人都急了,轮番开始劝蜜姐,目的就一个:想让她脱下雨鞋,换上运动鞋。
我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劝她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我心里知道她一定会按照她自己所想的那样坚持,因为她是个孩子,孩子的思维就是这样。但按以前的方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勉强蜜姐换上运动鞋,因为孩子拧不过成年人。
很多时候发生一些冲突,事实上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冲突,她认为她想穿雨鞋所以就要穿,而外婆、奶奶和爸爸,觉得没有下雨你穿这鞋多奇怪,别人会笑话你的。而我呢愿意放下属于成年人的想法去靠近她的想法,想穿就穿了,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事儿,我愿意尊重她自己的选择,只是我会蹲下来询问她:“外面没有下雨你确定要穿吗?还有就是妈妈不想再给你带鞋,所以明天出门你没有其他鞋子可以换,你确定就是穿它了吗?”她很肯定的点点头。我说:“那好吧。”爸爸还想和她沟通却被我打断,然后出门了,我和蜜姐倒是愉快的达成了,可爸爸的脸已经黑到了极限,所以出门后他大脑盖子掀翻了,对着我就是一番噼里啪啦的,走进电梯还是皱着眉头,我想这样带着情绪可不好,再说,的确我打断了老杨和她的沟通。
立刻大家出来电梯,我就对蜜姐说:“爸爸有些话还想和你说说,你愿意和爸爸沟通一下吗?”她点点头。这一刻开始我只在旁边做一个有思想的木头人。接着……
五分钟过去了,其实我脑海里早就知道老杨会失败,因为他不懂4岁以下孩子的脑中世界,最后随着老杨的一句重重的:“好吧,那我们走吧。”宣告沟通失败,穿着雨鞋的小精灵获胜。(当成年人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或改变孩子时,这就已经变成了一场战争,如果是战争就一定会有输赢。)
到了楼下因为要拿快递,老杨下车去拿,我在车上接到他一个电话,我以为是他找不到快递了,结果是:“你学了这么多就是只能一个选择,为什么选择就是只能穿雨鞋,而不能再有一个选择给她,问她是不是愿意把那双鞋带着呢?”他的怒气直接通过话语丝毫不留的传递了出来,我愣了一会,当时的感受真是特别委屈,即便是我学习了也不代表我就不会犯错,再说他也没有把这个选项提出来呀。我压着我的怒气,我说:“那你可以问一下她。”他直接回我:“算了吧。”这三个字可真要把我点燃了。
老杨回到了车里,我正好回过头对着蜜姐问:“崽崽,你需不需要把那双运动鞋带上呢?”蜜姐想了想说:“好的,带着。”老杨立刻说他去拿,我打开门就下车了,我心里想,你说话态度不好,我不想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可我离开一会散散怒气总可以吧,我上楼拿了鞋,给老杨发了一段话:“养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我并不完美,我所学的一切都需要我在生活中去实践,不一定都会处理得很好,我愿意接受你的意见,但是不愿意接受你对待我说话的方式。那让我感觉很不被信任。”
老杨的怒气还没散,回了我一段话。事实上当我说出我的感受时,我就已经开始在关闭自己的大脑盖子了,所以之后老杨的话没有再使我愤怒,所以处理情绪的问题想依靠他人的改变来缓解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对方的大脑盖子呈现出打开的状态,他自己都还没找到办法关闭,你就想他来哄你,我基本可以判定,世界大战就在不远处,学习正面管教还有一关键要点在于,爱自己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当你遇到打开大脑盖子的人时,你可以选择离开或是别的让自己感觉好的事儿,千万不要被迫的打开了自己的情绪脑,那真不是一件太美好的事儿。
当我回到车上时,我已经没有任何情绪了,笑着把鞋子递给了蜜姐,当我们到达目的地下车时,蜜姐就要求要穿上运动鞋了,这时我和老杨相互无奈的对笑。
许多时候是我们的固有思想在阻碍着我们的想法,不下雨一定不能穿雨鞋吗?我们的目的其实是让孩子穿上鞋不是吗?吃面条不可以用勺子吗?如果用勺子她自己能吃进去,我们的目的是让她吃面条,如果发现吃不进去,我相信孩子会知道下一步该怎样。
我养育柠蜜柠熹的过程中,我不想是作为长辈去告诉她们,1+1=2,而是领着她们让她们去自我发现1+1=2,也许得来答案的方式是一片树叶+一根树枝,或者一根油条+一个鸡蛋等等。
自我发现得来收获的那一份喜悦是不可比拟的,就如同穿上雨鞋的蜜姐最后发现“妈妈,这双雨鞋好大呀,我想穿那双鞋了。”“好吧。谢谢爸爸今天提议还是问问你,是否要带上这双鞋,还好我们带上了。”她笑着说:“嗯,系的。”
ps:文章系作者蜜与熹原创。如喜欢,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获得同意后注明出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