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看了《寂静之地》——从第一次看到海报就开始期待的一部电影。私以为,电影各元素满意值排名大概是这样的: 背景设定>海报>剧情。
首先,背景设定还是很厉害的,陨石带来了行动力迅速杀伤力极强长得还丑的怪物,但怪物只循声而至,所以幸存者不出声,便可活。由此幸存者总结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日常噤声靠手势交流,光脚走路(你可以穿袜子呀),路上铺满细沙,地毯等等。
海报上的画面即全剧最高潮是围绕母亲生产,女主行动不变困在浴缸有生产之痛,新生儿可能的哭喊,家人散落在外可能冲动行动,此刻主要矛盾是一家人想整整齐齐pk怪物在身边捕声待动。
整部剧情的冲突主要落在: 幸存者想活#怪物捕猎; 父母的引导#孩子的成长; 爸爸示爱无能#女儿感知无能。
电影里面的人物其实是幸存者的几个经典的缩影: 主角是父母,这一身份就代表了在灾难中保存了人性的会扶弱的一类人; 大女儿是在逆境中适应能力强的一类人; 二儿子是处于懵懂中有些拒绝成长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一类人; 小儿子是属于由于各种因素不能适应环境的那一类人。各类人求生的结果很明显, 小儿子不能适应环境,被环境所淘汰; 大女儿适应环境,所以她的成长最为迅速; 父母爱如山似海,所以会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而关键时刻决定是否求生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就像二儿子,关键时刻放"火箭"救下母亲,在父亲牺牲后立刻把车开离怪物附近,这样的人在被环境打磨定型之后,要么极善要么穷凶极恶。
女儿和父亲的这条线是影片泪点和主要冲突所在,起因是女儿由于一时不忍间接导致弟弟的死亡。而实际上女儿在责怪自身,母亲责怪自身,父亲也是责怪自身。结果是,父母之间由于沟通顺畅很快达成共识"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们,还算什么父母"。而女儿则被忽略了感受,出现了"爸爸只会找你,他不会来找我"这种感觉。最后误会解除,是爸爸用他的生命证明了"我一直都爱你"。
《寂静之地》设定新颖,情感朴实,可私以为剧情还是有点薄弱。首先,电影展现的是怪物攻占地球一年左右的样子(不知道记没记错),可是里面应对的措施还是之前提过的比较初级的措施。男主发现大声可以掩小声后完全可以搬到瀑布附近去住; 男主作为技术担当完全可以搞几个大喇叭放远一点,家里连个开关,一有危险可以引开怪物,等技术成熟时还能团灭怪物,可是男主都没有去这样做。
第二,冲突单一。电影着重刻画人与怪物的生与死矛盾,没有对焦到人与人之间由于选择的不同造成的生与死的结果差异。比如男主女主滚cd可以再细致刻画一些细节,这可以和小儿子玩飞机出声致死进行意识之差的对比; 比如女儿对父亲的误解可以补充一个剧情在女儿单独出门那,另外一群人长辈为自保牺牲小辈的画面等。末世之日,怪物诚然可惧,可是为自保为生存而隐藏在人性之中的人的掠夺和恶的因子又何尝不更为可怕。电影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所以除去情感内涵后还停留在类似躲猫猫你躲我抓的这一比较粗浅的层次。也可能是只第一部时间问题还来不及展现人性百态。
整部电影在母女合力摸索着杀死一只怪物而剩下两只即将聚集一处,母女准备联手团灭怪物时戛然而止。估计是编剧挖坑太大一时填不满,应该是还有第二部,在此预计第二部:
1. 其他幸存者向女主他们靠拢,女主母女的经验得到幸存者们的认可,继而领导他们,可能和别的能力强的人有决定上的冲突。
2.老母亲与日渐长大的孩子们出现意识分歧。
3.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能力上,希望怪物能有长进,有变化,最好也有头头,内部根据分工/等级不同有战斗力上的高低和内部结构上的区分。
4.不同文化,种族,背景的幸存者求多点,起冲突的起冲突,抱大腿的抱大腿。
5.政府可能姗姗来迟插一脚。
看完电影,最大感觉就是母亲护"犊"的行为可以用末世之日"传递基因"来解释,女性温柔可爱一切的特质都是为了吸引男性继而传递自身优秀基因,依附于男性也是为了传递自身基因的同时减少负担,"为母则强"则是-我倒要看看谁敢妨碍我传递自身优秀基因。
通俗来说就是: 单身女性可能战斗力弱,但是有孩子的妈妈管你是不是怪物你可千万别惹。
再有第二部也不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