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中的Blocks实在是太好用了,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将“代码块”封装起来,当成变量使用、传递,所以,在Objective-C中,iOS中,许多的回调是用Block来完成的。
问题?
我自己在之前的项目中,就遇到过一个问题。因为项目的需要,手机端所有的跟服务器的通信都需要“加密”,在经过一番调研后,我们使用的是类似OAuth机制(至于什么是OAuth,各位Google一下就明白了,大部分的公共API都用到了这种机制)。
缓存Http请求后的回调代码块
既然是OAuth机制,就是说我们每次向服务器发起的请求,除了跟业务相关的参数,还需要带上AccessToken、UserToken这类的授权参数,而AccessToken在本次请求中是否会过期,在结果返回前是不知道的,所以,为了更好地用户体验,不至于让用户在某个时刻的操作,因为授权过期了而“没有响应”,我们的每次Http请求都必须缓存起来。
这里的缓存可不是单单指缓存请求的参数、URL,更重要的是缓存Http请求成功或者失败时的“回调代码块”。
实现:
AFNetworking的Get方法
在iOS的项目中,AFNetworking应该算是使用的最多的网络库了,它的Get请求的方法接口如下:
- (AFHTTPRequestOperation *)GET:(NSString *)URLString
parameters:(id)parameters
success:(void (^)(AFHTTPRequestOperation *operation, id responseObject))success
failure:(void (^)(AFHTTPRequestOperation *operation, NSError *error))failure
只有四个参数,分别是Url、参数、成功的回调Block,失败的回调Block,看,这里,回调的代码块就被封装到了Block里面,并当成参数传入。
再次封装
介于AFNetworking只提供了最基本的Get、Post、Put这些方法,所以,我们往往根据业务的接口做了封装,如先定义了请求的类型枚举:
typedef NS_ENUM(NSUInteger, HTTP_REQUEST_TYPE) {
ICG_GET,
ICG_POST
};
然后定义了统一的请求入口与回调参数Block:
//请求成功后的回调
typedef void (^http_success)(id result);
//请求失败后的回调
typedef void (^http_fail)();
//统一的请求入口
-
(void)executeWithType:(HTTP_REQUEST_TYPE)type api:(NSString *)api
parameters:(NSDictionary *)parameters success:(http_success)success fail:(http_fail)fail {
//为每个请求增加AccessToken、UserToken等公共参数
//...
//缓存Http请求
//...//根据type区分具体是哪一种Http请求。
switch (type) {
case ICG_GET:
[HttpUtil get:url parameters:paras success:success fail:fail];
break;
case ICG_POST:
[HttpUtil post:url parameters:paras success:success fail:fail];
break;
default:
break;
}
}
再次封装的好处
为什么要再次做封装,将基本的Http请求统一入口?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方便的对每次请求增加额外的处理,并且对上层调用透明。如:
统一为每个请求增加Log。
统一为每个请求增加如AccessToken这些额外的参数。
方便对Http请求做缓存!
缓存Http请求的数据结构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统一的请求入口,为了缓存,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能代表一次请求的所有参数缓存起来就行了,如URL、请求参数等,如下数据结构:
@interface RequestHolder : NSObject
//URL地址
@property(strong, nonatomic) NSString *url;
//请求参数
@property(strong, nonatomic) NSMutableDictionary *paras;
//请求类型,如Get、Post
@property(assign, nonatomic) HTTP_REQUEST_TYPE type;
//请求成功回调
@property(copy) http_success success;
//请求失败回调
@property(copy) http_fail fail;
@end
这几个参数,就可以完整的“代表、重现”一次具体的Http请求。
如何缓存?
只要App开启,Http请求就会不停地产生,会有源源不断的请求,难道我们把每次请求都缓存起来?
全部都缓存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缓存策略。
一个App中,所有的Http请求的路径,也就是Url,不包括参数,应该是数量固定的,如“/user, /comment”,并且,一个请求往往对应的操作、功能也是唯一的,所以,完全可以以请求的Url为Key,以本次请求的“RequestHolder”为Value,用Objective-C中的NSDictionary来缓存Http请求。
所以,缓存请求的方法大致如下:
//缓存Http请求
-
(void)cacheHttpRequest:(HTTP_REQUEST_TYPE)type url:(NSString *)url
parameters:(NSMutableDictionary *)parameters success:(http_success)success fail:(http_fail)fail {
//创建缓存数据结构,保存本次请求的参数、回调
ICGRequestHolder *requestHolder = [ICGRequestHolder new];
requestHolder.url = url;
requestHolder.paras = parameters;
requestHolder.success = [success copy];
requestHolder.fail = [fail copy];
requestHolder.type = type;//保存本次请求
[_operationQueue addOperationWithBlock:^{
_cachedRequests[url] = requestHolder;
}];
}
这样,就能完整的缓存Http请求了。
从缓存中恢复Http请求
恢复请求很简单,直接遍历所有缓存的请求,再次发起Http请求即可,就不再贴代码了。
删除成功的Http请求
缓存的目的是在请求失败时,如AccessToken超时时,我们可以在重新获取AccessToken后重现上次失败的请求,所以,一旦请求成功时,我们还需要将成功的请求删除,当然,也是利用Url,如下:
- (void)removeRequestForKey:(NSString *)url {
//放入队列执行
[_operationQueue addOperationWithBlock:^{
//删除Url对应的请求
[_cachedRequests removeObjectForKey:url];
}];
}
总结
本文只是简单地利用Objective-C中的Block特性,实现了Http请求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