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部《长安三万里》。
这部影片满足了国人对大唐盛世锦绣山河与灿烂文化的全部向往。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方美学,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如一幅极富底蕴的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循着李白和高适之间友情的线索,影片展现了歌舞升平的繁荣,从盛世到乱世的绽放与凋零,还有一群性格迥异的文人墨客,在追求理想抱负的过程中呈现出的风流倜傥和隐忍持重。
丰富多彩的人物刻画和浩瀚无穷的历史背景,让每个人都可以从中领会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盛唐,领会到一份与自己内心同频共振的情怀。
这是一部献给孩子们的国学启蒙片,点燃少年心中对中华文明璀璨瑰宝的热爱与向往,让教科书上的诗词不再只是韵脚、对仗与修辞,不再只是“写景”“抒情”“明志”的枯燥三段式;让教科书上的诗词成为神秘的缝隙,无与伦比的盛唐文明从缝隙中溢出,让少年沉浸于传统国学的浪漫、豪迈、澎湃与无穷之中。
这是一面献给年轻人的旗帜,激发有志青年勇敢追梦的斗志与力量,让每个有憧憬的灵魂都弥漫着独特的个性和充沛的元气,每一个有信仰的生命都呈现出蓬勃的张力和潇洒的自信,让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都抬头仰望盛唐的天幕上挂满的璀璨群星,并坚信自己的光芒终将照亮。
这是一座献给中年人的灯塔,抚慰着壮志难酬的多事之秋。岁月最无情的是穿梭如箭的流逝,一如那些豪迈激荡的英雄,舞过最潇洒的剑,吐过最华美的诗,也曾品尝最寒冷的恶意,遭受最艰难的坎坷,却依然在内心深处保留一方神圣的净土。
这是一坛献给老者的烈酒,展现了人世沉浮和风雨飘摇的沧桑冷暖。时光是“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仓皇。那些不羁的灵魂,那些报国无门便已迟暮的文人,最终将嬉笑怒骂和荣辱哀愁融进酒里,写进诗里,从豪情壮志的青年迈向豁达、旷远、深邃的暮年。
《长安三万里》勾勒出轻盈的飘逸,亦有着沉甸甸的厚重,这是一份独属于国人的精神力量,是骄傲,也是凝重;是浪漫,也是深沉。
李白,这个神仙般的人物,一向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代表。多少人透过李白的诗,萌生出对盛世的心驰神往;多少人因为李白的剑,激荡出风流倜傥的侠义情怀;多少人因为李白的酒,效仿豪饮杜康的风华绝代。
的确,李白的世界是“盛世中的盛世”,他是将浪漫主义演绎到极致的那个人,“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然而,这里还只是“半个盛唐”。
剩下的“半个盛唐”是千千万万个“高适”聚成的,在这剩下的“半个盛唐”里,我们之中很多人仿佛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如高适,资质平庸,没有出色的文采,甚至还有一点愚钝,连读诗都读不利索;空有一手好枪法,却不得世人理解和欣赏;家世没落,更没有过硬的背景,仕途坎坷找不到捷径可走。
默默无闻的“高适”,在人才辈出的盛世里羡慕李白的万丈豪情,望其项背而不可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高适隐居梁园,在长期的耕读生活中锤炼诗文,苦练枪法,沉淀自己,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机会。半生潦倒,却中年得志,官至封疆大吏,成为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盛唐,一半是李白的轻狂不羁和恣意风流,一半是高适的稳重内敛和隐忍深沉。
盛唐,一半是莺歌燕舞的风花雪月,一半是金戈铁马的边塞乡愁。
盛唐,燃尽了极致的繁华,终须面对大厦将倾的国破山河;就像那些闪闪发光的人生,历经了巅峰的盛放,终将归于平静。
盛世与人生,都如朝露般短暂。英雄迟暮,是最残忍却终不可避的结局。《长安三万里》表达的是既是一种赞誉,也是一种凭吊,更是一种昂扬的激励。
遥望千年前璀璨的群星,他们皎皎于银河之上,照耀着千年后的我们,传递着中华民族最坚毅最鲜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