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描述了他的宇宙观。在天地产生之前,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存在着,在天地产生之前本来是什么都不存在的,但它就存在着,好像是浑然一体的什么东西,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存在着,它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而生出万物,在天地产生之后也在推动着天地万物的运转。老子也不知晓要如何来命名它,只能勉强用一个“道”字来代指它,勉强用一个“大”字来命名它。
在释迦摩尼讲授佛法的时候,释迦摩尼可以给众弟子来指出证悟的方向,告诉大家如何来证悟实相,却没有办法告诉大家实相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也只能说我们所有见到的相都不是实相,只能说我们心所染著的对象也都不是实相。实相非相、心无所住,也就是去证悟实相、明悟本心的方向,但实相还是难以言说,只有自己证悟了才知晓。
所以对于宇宙的本体,自己除非的确是通过禅定回归本源之后才能清楚的感知到本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存在。但在这里可以姑且给自己一个方向性的认知,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是浑然一体的某种东西,它的确存在着,它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在那里,也生出天地万物,并且推动天地万物的运转。但是天地万物只是本体的某种片面局部的存在。浑然一体的本体,它没有任何相可言,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什么东西,毕竟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那里并不存在着什么,但是它又的确是在那里。这样对于本体的认知,只能是形而上的认知,并不存在什么具体的形象等。
在修行上,自己心无所住、离相观相,也都是为了来认知这个本体到底是什么。老子在第十六章,释迦摩尼在金刚经中也都指出了法门是什么。所以自己就是通过修行再来认知这个浑然一体的本体就可以了,现实中的种种也都是本体的一部分,是其暂时的过程,而对于个人而言,过好当下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修行也正是为了让小我与本体合而为一,我自己也是浑然一体的一部分。修行也就是让我的心与宇宙之心合二为一,让我的人生过程去顺应本体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