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 它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郑州市巩义市(郑州和洛阳之间,)康店镇,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8路公交可直达,交通便利。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 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
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01庄园特色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
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多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
02庄园历史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03保存区域
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
这个建筑群,它坐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04康氏创业史
康百万是怎么发财的?其经营方式与经济特色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很难答复,因为康百万富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政策,其经营方式与经营内容自然也不会雷同,康百万家族生活在封建和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总体上尚没有脱离“农本”思想,其突破点在于随着明清传统“抑商”政策的削弱,大胆经营,农、商、官结合,相互发展、相辅相成,其特色大约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扑捉商机,紧抓机遇,大胆开拓,广置土地”,另外还有儒家思想和传统教育的作用等等。简要分析如下:三次信息,六次机遇
首先,是六世康绍敬任洧州驿丞(在今长葛县境内),又晋升山东东昌府(即今山东省聊城)大使这个机遇。驿丞和东昌府大使是个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员,官不算大,但他却能利用明代实行“开中法”(既以盐为中介,推动边防及内地和重要仓库运输的办法),为后裔奠定从商致富的途径。
盐业从汉代以来都由国家经营,国家收入“半出盐赋”,明、清盐法有所改变:“行盐之法”主要由“官督商办”,使商与官交往甚密,商户最易暴富又莫过于盐业,这就为康百万在山东、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遇,也为康百万了历代经营山东,打下了重要基础。
第二,是康惠的父辈们为明朝尽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阳,杀了福王之后,收留下逃难的李妃,最后“康朱联姻”,与李妃的的女儿结婚,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第三,是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传统“土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劈山东基地,“先有康大勇,后有兰水城”,使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第四,是康应魁(堂号崇公),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捕捉信息,贿通清廷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后有泾阳城”,加上先人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康百万土地达18万亩,再次挂千顷牌。“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蹬临沂、济南,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就是这个时期叫出来的。
第五,是康道平利用清廷镇压捻军之机,组织团练,垒砌寨墙,终于使捻军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绅以至清延重要官员赏识,保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中,有许多都是当时达官大员的颂辞,从而使康百万名声大振。
第六,是康鸿猷利用慈禧、光绪回銮北京、路过巩县之机,大肆铺张,迎驾两宫,贡献大量银子,受到慈禧封赐,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05经营方式
在经营上,康百万基本采用了“以点连面,长藤结瓜,相公负责,栈栈开花”的方式。
巩县是康百万的大本营,但他在山东、陕西另辟了两个基地,按康百万的思路,“天下平安、丰收者十之一,灾荒、战乱者十之九”,这样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建基地,既是某个地区有自然灾害或者兵荒马乱,另一个地方就可以补充,以保持永久不败之地,因而康应魁在陕西说:“宁舍巩县,不舍泾阳”,这是战略上的考虑;另外康百万历代重视罗掘地方人才,经过考验、磨砺,分别命以老相公(总管)、大相公(分区负责)、相公(各栈房)、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勤杂人员);在各地设栈房,栈房不仅管做生意、作仓库,还兼管当地所置土地的收租及买卖。这样层层负责、互相竞赛、栈栈开花,使康百万的财富如众泉汇流,滚滚而来。
07中国最牛的富商家族,子孙十二代堪称活财神,亡于慈禧的一句表扬
“满清灭亡后,被朝廷吸血吸得差不多了的康氏家族也渐渐衰败,并随着第十八代家主康子昭的轻生,这个繁华家族最终落下帷幕。说起来,康家本来是不会这么早就衰败的,说到底还是他们与朝廷扯得太紧。最终,这个繁盛四百余年、十二代皆为富豪的传奇家族就此烟消云散,徒留后世感慨唏嘘。
众所周知,“创业易,守业难”,在古代历史上,中国民间富豪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又有几个能够保证其后代万世富贵呢?要知道古代中国的最富有家族——河南巩义康氏家族,也才不过富裕了四百余年就彻底销声匿迹。
康家鼎盛时期到底有多少钱,后世不得而知,只知道康氏从明朝到清末的十二代都是大富豪,康家有良田千顷,商船通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说到康家,就要说说“康百万”,这个称呼并非指特定的人,而是指康家第十四代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明清期间,民间将康百万、沈万三和阮子兰视作三大“活财神”加以祭拜。
康家人似乎天生就有着精明的商业头脑,第一桶金是来源于倒卖货物。起初,康家人将河南一带出产的粮油物资以廉价购入,然后运到齐鲁等地销售,返程之时又把齐鲁大地盛产的海盐、鱼虾,昆布等运到中原内地销售。
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只需要安稳地多跑几趟下来,任何人都能挣得盆满钵满,康家自然也不例外。发财之后,康家开始大力培养后辈,给他们请来当地最好的先生,让他们全部走上科举的道路,以便照应自家生意。还别说,康家此后真出了几个人才,当官后立下大功赢得了朝廷对他们的好感,于是越发富裕兴盛。比如康应魁曾获授直隶州通判衔,因热心赈济乡民,清廷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和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两次赏赐“良田千顷”匾额,一时风光无两。在清末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过程中,康氏族人亦出力不少,为此康家子弟颇受统治者厚爱,最高时曾官至三品。庄园内有砖厂、木材厂、造船厂、各类型商铺林林总总,康家人几乎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所有生活物品。
不过成也朝廷,败也朝廷。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误信义和团不惧洋枪洋炮,竟公开与万国宣战,结果引来八国联军侵华,仓皇之下只得西逃。这时,以富裕著称的康家就被慈禧太后给盯上了,逃难途中,慈禧太后下旨要求康家“捐款”给朝廷。接到慈禧懿旨后,时任“康百万”康鸿猷一刻也不敢耽搁,立马给慈禧太后捐了两百万两白银,算是表了忠心。五两银子价值为1200元,那么一百万两就是2.4亿人民币。
乖乖,一个河南的富豪,竟然一次能拿出2.4亿元的钱财。看来古时的富人,生活真的是很富足。清朝时期,像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究竟有多难? 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也只有六十两,如果再算上额外的福利养廉银,一年也就四百两。而这一百万两,一个县令的俸禄要积攒2500年才能凑够。
随着局势逐渐安定,慈禧太后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昔做派,两百万两白银自然不再够用,于是她又从康家这个“冤大头”处化缘。当然,慈禧也不白拿,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康家人的贡献,这下子可把一直财不漏白的康家坑惨了——各级官员都找他们敲竹杠。
只可惜,家族也就算再显赫也总有走向衰亡的一天。清政府的腐败让整个中国社会格局变得动荡不安,商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首先社会动荡,然后家族的经营也出现了问题,清政府封锁黄河运河之后康家的航运船队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运输工具被破坏了,财路也就被断了。并且修建了铁路之后,水路运输也渐渐不再垄断物资的运输市场,康家的运输业彻底衰落。
其实康氏家族的辉煌绝非上天恩赐,而是家族优良教育的结果。康家的家训是这样一句话,“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兴盛家族就必须要教育好子孙,要子孙享福,就必须勤俭持家。在这句家训的教导下,从明代到现在一共出了400多为有名的人物,除了经营有方,家族的教育与家族的兴盛有着紧密的联系。
满清灭亡后,被朝廷吸血吸得差不多了的康氏家族也渐渐衰败,并随着第十八代家主康子昭的轻生,这个繁华家族最终落下帷幕。说起来,康家本来是不会这么早就衰败的,说到底还是他们与朝廷扯得太紧。最终,这个繁盛四百余年、十二代皆为富豪的传奇家族就此烟消云散,徒留后世感慨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