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问到一位工作前辈我还需要补什么课时,他跟说我:先玩转PPT。
于是,我只是回了个:好的。然后,就用GOOgle搜索了PPT学习字样,显示在最前面的就是跟秋叶学PPT,因为在之前也在无数的文章里听说过秋叶老师就是教PPT出名的,于是,果断地花费了169元报了秋叶老师的网易云课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步一步地跟着课堂学了几个课时,感觉最深的就是记录了几个资源的网站,还有就是惊叹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技能,还有那么多的学习套路。
从这件事给我的感叹是:学习技能一定是有方法的,与其去羡慕别人,不如实实在在去学习别人,从模仿开始。当你能够模仿别人的时候,你才配有资格谈创造,否则,总是让自己处于“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是很痛苦,也是很无能的一种表现。
2.早上读完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原来的福利就是去买书。笑来老师又有一本长畅书了。说实话,我是纠结了好一会到底要不要买这本书。一方面自己已经花了199元订阅了这个专栏,且知道那本书的内容就是专栏里的文章集册。但自己为什么还是想要去买呢?
一、思维受到笑来老师文章的引导,诸如给自己纪念啊、精美的纸质书的外表、还有送一本有着笑来老师实践过的“事件-时间记录表”(人总是有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有送就感觉捡到了便宜);
二、是自己对纸质书有一种踏实感觉,回过头来看,这个专栏绝大部分文章自己都是看过的,但如若让自己去讲,还是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讲起。说白了,还是没有读懂读透。而这之中的原因,就是自己有一种占有的欲望,这种想法就好像到一个旅游胜地,总忍不住要表达:此地已游的快感一样。追求短平快的回报,而缺乏一种深入研究的精神。不信,你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看看——在读书这件事上,恐怕让你重复一本书都是很难的吧?
三、到底这本书有没有买的必要?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考虑?
我是不是有一定有要买这本书的必要?如若不买,会不会影响到自己什么?——从现实上来看,没有必要,重在内容,而不是形式。而真正的内容应该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知识来内化自己的能力。
那为什么我会有买的冲动?是什么在主导着自己的思维?——笑来老师的文章写得好罢。好的文章就是能够引起情怀,然后让你做出买买买的冲动。从这一点来说,能写作就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大大的生产力。
通过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发?——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要看到本质。从表象上来看,我们是折服于笑来老师严谨的说服力和逻辑洞察力,惊叹:哇,老师说的都对!哇,原来那个有毛病的人说的就是我等等,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自己的心智与老师的不对等,于是,老师可以以文章的形式来引导你,既满足了表达的需要,也实现了知识的变现。
于你而言,则还停留在想依靠某种神丹妙药来改变自己的依赖状态。其实,要缩短这之间的距离可靠的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要像一个专业人士去劳作,然后发现差距,再去想办法弥补这段差距。
3. 今天又是007写作群交作业的时间,我们称之为作业雨。作业雨之后就是要对你上下楼的文章进行点评。从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有哪些优点,文章中的金句是什么,给出你的建议,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来。
我在评论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怎么流畅的东西。比如:在信息量庞大的微信群里去搜索文章,在文章与微信之间的切换,写作者与阅读者认知上的不对等,等等。于是,我就在群里提出我的想法,由于这已经是一个有几千人的组织了,正如存在肯定就有一定的道理,也许我只能说是我在认知上确实存在某些局限性吧。
但从这个事情中,是否也可以看出一点“羊群效应”呢?就是本来大家都是奔着美好的初衷参与某件事,但后来由于人数的增多,对于个体而言就只剩下了只低头走自己的路了,心里想:反正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好像《巨婴国》就有讲这种现象的吧?)
4. 说实话,最近我完整成文的东西真不多,多半是一些片段式的想法,就如今天所写的,有一搭没一搭的。但,反正我是想通了:就是以我目前的写作水平以及思维存量,实际上还是很难去做所谓的知识网红的,而且也不适合在太熟悉的场合与平台去发表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觉得写字就是对自我的一个修炼,如何把自己的思维打磨出更加简洁、精炼,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自己真诚才是第一要务啊。至于有没有人来看还是不要太在乎吧。就目前而言,找到自己的仪式感也许更加重要吧。
既然暂时还不能摆脱自嗨的境地,那就让自己嗨个尽兴吧。先让自己跟自己说清楚,加速脑子的思考力,像一个刻意训练的战士,每天操练,持之以恒的训练,时间久了,相信作战能力也就上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