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成立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必须要完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是靠一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把它们分解到不同的岗位里,装在不同的人头上。
把任务变成岗位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先理清工作任务,然后,再去把这些任务放在不同的岗位上,每一个岗位的负荷要适度,都要装个七八分,不要装得太满 。这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2-理解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之后,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员工的能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除了要找到合适的人,设置非常清晰的岗位责任的同时,组织内部有时还要考虑根据现有的人员情况,及时调整每个岗位最适当的任务量,进行工作流程的适当调整。
第二个问题:一些“节点型岗位”,不确定要装多少任务的,要求多种技能,需要和多个部门成员发生联系,需要协作和支持。
组织中的节点主要有两类: 第一是各级领导者;第二,就是这些跨部门工作、负责连接不同工作链条、包含不同性质工作任务的骨干。
如果这些节点型岗位的骨干,推脱工作的动机强一些,推脱能力大一些,组织的协同效率就会比较低。反之,如果这个员工推脱的动机弱,就会导致他的工作不堪重负,效率降低,影响组织一大片。
第三个问题:任务波动性比较大的情况,很多岗位的任务并不是均匀到来的。在设计工作岗位的时候,按一般的工作任务水平来安排。在工作任务来的比较密集的时候,这些岗位要加班。在工作任务不饱满的时候,增加休息,实现一种动态的平衡。
现在,很多组织的问题,从岗位层面上说,就是各种不平衡。
第一,任务不饱满;
第二,不同的人,苦乐不均;
第三,有人常年都是无限加班。
3-组织的细胞就是每一个工作岗位。一个组织的地基打得是否牢固,就是看岗位和工作任务之间是否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是否有助于保证组织的综合效率。
4-可以选择一位聪明的骨干员工改行去做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善组织的效率,而其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把工作任务和岗位设置之间的关系理顺,匹配合理。专业人士做人力资源工作,有助于深度地切入公司的运营计划,及时进行组织微调,有效地和业务管理实现协同。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