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就比较喜欢传统的纸媒,如果以后想做也是冲着这个方向,虽然不知道那时候纸媒还在否。当然实习的时候还是想要多尝试不同的媒体:杂志、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新媒体等。大一暑假的时候就因为想要实习的事情,跟《中青报》的一位师兄联系过,虽然当时没有能够进去,去那里实习也成了一个执念,这个暑假在“共青团新闻中心”的实习让我在《2016愿望清单》里划下一笔。
能够成功进入《中青报》,内心是窃喜的,毕竟第一天面试的时候就被黄老师的文学素养(推荐了必读书目和优秀文章)和专业能力(这一位内里有乾坤有干货)所折服,真是一位风趣又博学的前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普遍适用的,要想写好稿子并且能够符合报纸的定位,不失其风骨,就必须熟读《中青报》,于是就带了一书包六月份的报纸和2014年以来“共青视点”版的复印件回到了我们的25号院。7月6号到13号,一直沉浸于报纸之中无法自拔。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报道是关于中行本溪分行客户经理、团委书记张弛的报道,角度很全面、采访很到位,特别是关于曲泽远的樱桃的那部分,足够细节却也是有着足够的分量,看得我眼泪都留下来了。第一周评报的时候不是很清楚怎么做就没有评好,于是黄老师说:“维琼啊,报纸还是要认真看的。”羞愧的我想只能盯着笔记本的一个边角。
之后就开始了采访和写稿子,主要是三下乡、短期支教和人物采写。人物采写的部分主要是跟三位同学接触:胡成洋、魏绍楼、利文浩,刚好胡成洋保送清华,就约在了五道口的星巴克咖啡馆见面。见面那天,他带来了他的女朋友,而他女朋友的存在,让觉得我从来没有一次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外围采访的重要性。之前关于采访对象的了解仅限于他给的资料和网上的信息,而通过与他女朋友的交谈,我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到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相恋六年,他的女朋友无疑是最了解他的人,她能够精确地说出胡成洋身上哪一个事迹最有意义、最值得报道。而之后的补采也得到了很认真的回应,不得不说,第一次采访人物是很成功的。黄老师也对这篇稿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能够让我认识到自己思考的不足和文笔的缺陷。另一个就是跟着黄丹羽老师做的三下乡稿子《一次“特殊”的见面》,关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实践团到广安市武胜县万隆镇飞来石村进行支教的时候,为留守儿童胡慧策划与父母视频见面的故事,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看到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的一瞬间感觉热泪盈眶,特别激动,当然稿子也是丹羽老师修改过的。之后就是跟着陈凤莉老师做的《北京大学试水“全环境育人”》,与北京大学的“新青年网络工作室”的几个负责人进行交谈、整理录音和写成初稿(虽然最终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但是通过这种痛苦的方式,真的是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再一次残忍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写作水平(low low的):每一次的写作逻辑性都比较差、文风还是前些年那种无病呻吟的,跟新闻写作差得很远,新闻路真是道阻且长。
虽然每一次的采访和访谈写出来的稿子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吧,自己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毕竟是自己真正的参与了这个稿件的采写,也第一次有了一种荣誉感和莫名的激动,总觉得这就是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就这么一直把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还是很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新媒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共青团新闻中心”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共青团新闻联播”,在实习中,也跟老师们和师兄师姐们学习做微信,从一开始的一个标题、分割线在哪里都一脸懵逼到现在能够独立而且快速地编辑完成一篇推送,觉得真的是很大的进步。此外还有H5的制作,有了雅偲姐的指导也能够更成熟的制作。
目前还在做的是关于空巢青年的稿子,当前一般报道都还浮在简单的吐槽孤独这一面,最近的也是《中国青年》杂志对廉思的采访,分析了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和背后的深层原因。但是我采访了很多的人之后,发现其实他们自称“空巢青年”只是一种自嘲,他们很多人本身还是认为这是一种必经的人生状态:刚刚毕业、漂在异地城市的年轻人们,因为经验不够、没有人脉等原因做着一份刚刚够生活的薪资的工作,但是他们始终坚信眼前经历的磨难都是在为未来的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我觉得这种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存在,所以改变了当初想要挖掘空巢青年之所以“空巢”的原因,想要发出一种不同的声音、传递一种更“正”的能量,所以最近在做的一篇稿子题目就是“空巢青年:从孤独到独立”。稿子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才交上去,但是这是第一篇我独立完成的稿子,我很重视它,它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而现在我做的最多的还是跑各种活动、写简单的消息稿。带我的师兄说:“现在你就从简单的消息稿开始做起,先学会找新闻点,写好小稿子,积攒一些经验和感觉,以后再开始独立做稿子。”从《首次中国环球飞行今日北京起航》到《京剧界青年演员“奥斯卡”将于本月21日颁奖》,再到《<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还原民国文人多种文化品格》等。对于路痴来说,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考验,自然也是一次经验,能够亲自去现场看、去发现新闻点,其实是一个很棒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报社的实习真的是不同于校媒,能够切身体会到那种身入战场、作为新闻人的感觉。当然最开心的还是能够与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很好的相处,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最大的收获便是写作的逻辑性和写作文笔的提高吧,毕竟有他们盯着,自己就很有动力和压力去做好这个事情。总之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吧,“中青虐我千百遍,我待中青如初恋”。所以,我准备继续实习,继续“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