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趁着有实习资格,有幸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团队历练。
Interaction Designer
部门 A 是大公司里的设计团队。
公司规模所致,员工要用制度管理起来,职能要被过程化、工作内容需要量化。产品经理整理好的需求,由交互设计师接手,再经视觉设计师发挥,最后交至工程师实现,有时在项目早期还会有用研、品牌的介入。交互设计师发挥着自己的擅长,通过层层评审、邮件确认,开会预约提前一到数天不等,完成需求,最终交付。包括项目完成后的总结分享,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有清晰的晋升制度、mentor 制度,也意味着自己能清晰看见,身边的同事前辈,就是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Product Designer
团队 B 负责一个 to B 端业务的产品研发。
To B 端产品有许多不同。信息框架复杂,商业价值高,用户体验不是必要。当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是完成工作,他们的忍耐度会更高。自己多数也不是产品的用户,甚至难以接触真实用户。
在精简的团队里,作为产品设计师,价值在于寻求业务需求和用户诉求之间的平衡、提供解决方案。部门 A 相信没有不能实现的设计,但设计时如果缺乏对业务需求、运营策略的考虑,甚至对设计的投入时间价值比、未来其它部门可能消耗资源的考虑,在团队 B 里往往行不通。由此得到的成就感,就好比解开一道道棘手数学题。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
机构 C 是设计咨询公司。
除校园外,唯这里可以纯粹地贯彻 human-centered 设计。设计师规划一个未来的、理想的愿景,即使最终无法完全执行(或及时执行),至少也朝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妥协。
这里很清楚 data can't tell why,这里不讲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但这里也缺乏 data、缺乏对 done 的效率拿捏。Make clients happy 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精心提案汇报打交道,不少奇技淫巧,也戏称 design for clients。
与工业设计不同,用户界面设计没有明确的终点形态,这意味着,追求某个阶段的完美是伪命题。
在整个用户界面设计行业已提升到较高水平,交互范式成熟固定、面临同质化的如今,in-house 设计师再难在纯粹的交互体验、视觉美感上拉开差异。作为连接商业策略和工程开发的中间人员,能力的综合程度、对业务的理解深度以及敏捷设计(或敏捷开发)的执行程度,成为 in-house 设计师新的价值所在。
而观察到设计咨询机构,为求在商业流程中获取更大利益,将职能前移,Research 不限于 User 之余,进一步提供 Business Strategy 服务。但设计人员提供商业视角的 insight,出发点扩充至 human-centered 之外,我对此专业度抱有迟疑。
至于纯粹的体验设计领域,机会或许在下个交互载体,或软件硬件结合的人机交互上。
「开始上班,就变大人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