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人去看了《至爱梵高》,一场只有我一个人。因此,更好的感受了孤独。
荷兰后印象派著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
1890年7月29日,巴黎近郊奥维尔小镇的拉乌旅馆,文森特因中枪不治离世,享年37岁。
一出生就面对着冷漠无法融入的家庭,因为在他出生之际他的哥哥“文森特”夭折了。而他继续被叫做文森特,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替代品。
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让自己成为他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尝试在叔叔的艺术品公司做销售,或者追随父亲到教堂作一名牧师……结果事与愿违。
幸在弟弟提奥的鼓励下,28岁的文森特拿起了画笔作画,而提奥也开始了他又当弟又当爹的日子。
后来,他追随潮流来到巴黎学习和创作,因不适应那里的竞争氛围逃也似的去到了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在阿尔勒,文森特突然成立一家“南方画室”,并邀请了先前在巴黎认识的画家保罗·高更前来助阵。但后来,文森特就发现他和高跟在艺术品味上大相径庭,最终以“梵高割耳事件”结束了两人的关系。
而这一骇人听闻的举动,让他被关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在被关的那段时间,却也成了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完成了一百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其中就有经典之作《星夜》。
同年五月,他离开了精神病院,去到奥维尔小镇,六周后的一天,文森特中枪了……
弥留之际,在他身边的只有弟弟提奥。他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探讨生命的美好,对死亡只字不提。而提奥,也因思虑过度精神崩溃,六个月后也离世了。
他不在乎那只脏兮兮的乌鸦偷吃了他的午饭。连一只偷食的乌鸦都能让他这么高兴,我想,这个人是有多么寂寞。
他感知一切,生命中的细枝末节都在他的画笔下燃烧,他的孤寂,他的敏感,他对艺术的挚爱……
“你们总问他是怎么死的,可谁又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呢?”
“他懂得欣赏那些花的美丽和娇贵,也喜爱那些细枝粗叶。在他的眼里生命没有所谓的轻微。”
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温柔的人啊……
在世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是无名小卒,一个无足轻重,又讨人厌的样子。这样的人在现在,以及将来,在社会上都难有容身之处。总而言之,我就是最为低贱的下等人。可是,就算这已成为了无可争辩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昭示世人,我这个无名小卒,这个区区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世界对他报以伤痛,他一生创作800多幅画只卖出1幅,而他的回报依旧是善良,光明,或许孤独,对他来说,大约是一种享受,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克斯的一句话: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一个在爱情中失败却可以在罗纳河的星空下画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