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盏清茶;走了,清茶一盏;
见了,一张笑脸;散了,笑脸一张。
人生其实匆匆,能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愿意做的事确是幸福并且愉悦的。
董宁文《开卷》执行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等。出版有《人缘与书缘》、《书脉人缘》、《开卷闲话》、《开卷闲话续编》等。
水墨作品
《宁文写意》
沙龙分享
董宁文“《开卷》以外,丹青之间”,这个题目非常好。我们传统的文人,都会写写字、画画画、听听曲、看看戏,这个也是一种心态。这个闲趣精神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的一种追求吧。我们现在整天都是在这种忙忙碌碌的状态中,在出版社的朋友们要完成各种的指标,其他单位的人也大都是这样每天都在忙碌当中。
这种忙碌状态可能也有一种好处,那就是大家期待的一些闲情闲趣的事情可以出来,这本《宁文写意》出来了,白纸黑字,其中蕴含了我们想追求的一种闲适的状态。所以今天的这个分享活动,就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闲情和闲趣出来,或许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有一些帮助也未可知。
唐元明(资深出版人)很高兴来参加董宁文先生的“《开卷》之外,写意之间”新书分享会,与大家共同感受美好的书香与友情。
这本书是著名出版人、《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的写意画作与一批文化人读画随感作品合集,画与文互相映照,内涵与情趣倍增,甚是别致可人。
董宁文先生是南京人,曾于皖南军营生活过不少年,长期徜徉于风光绝佳的青山绿水间,用心观察风物,也放养了眼界和灵感,得以“搜尽奇峰打草稿”。2000年《开卷》杂志创刊,他任执行主编,虽非公开刊号,但他坚持了十五六年,维系了众多老中青优秀作者队伍,其中包括一批大家名家,如辛笛、绿原、范用、舒芜、钟叔河、流沙河、彭燕郊、朱正、来新夏、谷林、朱健等,并成功策划出版了“开卷文丛”“开卷书坊”等数十种图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效应。
但画作《宁文写意》结集,并约请各地作家、书画家、出版人来评品,确实出乎不少人意料。据画人宁文自己介绍,是自幼对画事饶有兴趣,用心锤炼基本功,并有拜师求艺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写生和创作“高峰”期,后因编辑事务而疏隔。但一直留意观摩艺术,近年又重拾画笔。从集中呈现的八九十年代旧作至当下新品,可见其三十年来习画创作的斑斑印迹。
书中的画作被众人归结为“文人画”或“文人的画”,有着种种美意与情怀。我个人虽然也喜爱书画,但仅流于表面印象和感受,对技法方面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大抵还停留于门外,所以不敢就宁文先生的画作评头论足。这里,只能说一点浮浅的感触和联想。也许,宁文先生的作品技法上还不是十分纯熟,专业造诣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作者能以自然真挚的心态和质朴灵动的笔法,描绘山川景观、乡村逸态、草木本色,并偶有恣肆的笔墨和空灵的写意,正显现了一种个人性情与艺术旨趣。
如《野趣》《晨曲》诸作率性而为,朴素温暖;《春江帆影》《北海群峰》《万壑松风》等画布局开阔,气势不凡;《疏林夕照》《对弈图》等小品戏墨生趣,也颇有味道。当然,也有个别画作略显生硬而欠自然韵致,题款书法也还有待优化,以使与画面更加谐和。
集中尤可关注的是收录了诸多名家品读画作、感悟艺术人生的随笔文字,以及附题诗文书法。如锺叔河、流沙河、陈四益、屠岸、董桥、陈子善、聂鑫森、唐吟方、薛元明、速泰熙、俞律、薛冰、秋禾、韦泱、王稼句、许宏泉、汪家明、周立民、沈胜衣等(其中不少还是我熟悉的朋友),他们对宁文先生的写意画作了或直接或委婉、或多角度或生发式的率意点评和朴实感怀,形式不一,情态各异,可读性甚强。
如著名作家流沙河在《野趣》画幅上方题写苏东坡诗句:“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丁芒在《对弈图》上题有七绝一首:“眼底棋枰堪骋志,掌中霹雳亦纵横。经天纬地参差星,不觉芭蕉绿愈浓。”漫画家方成在《山村秋意》上题写“意在其中矣”。田原又补写道:“宁文云,此幅乃废品也,方成一题则化腐朽为神奇矣。”可谓画意文情相映成趣,温煦的友谊亦润泽其中。
总之,这是一部有情趣、有艺境、有风味、有性格的画文合集,是众多名家里手的集体智慧结晶,也是宁文先生倾情文艺、笃于友谊、“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恰好明证。祝贺宁文!也祝愿他在丹青创作、文化出版等方面齐头并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董宁文我想通过“文人的画”这个话题请大家来谈一下,所约请的每个人是从各自的角度来谈“文人的画”,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做这个事的原因。我总觉得要把优秀的传统给拉回来。我找的这些人都是在出版界、学术界界,还有书画界比较有影响的名家,我想把这些文人都聚集在一起。通过对一个主题的阐述,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过不了多久,也许会再出一本书,将增加的一些品评文章再集中在一起,或许能将这个话题进一步探讨下去。如若这样,对喜欢这个话题的朋友可能会有更多的帮助。
姚莉(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我来自安徽教育出版社,首先非常感谢董老师对我们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信任,能够把他的第一本画文雅集交给我们安徽教育出版社来正式出版。借此机会,我想跟在座的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安徽教育出版社。
我们安徽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服务教育,传承文化,奉献社会”是我们安徽教育出版社一直以来的办社宗旨,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在弘扬学术和传承文化这一块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多卷本的关于美学、文学、文化类的图书。比如像《朱光潜全集》、《胡适全集》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出版了不少文人、爱书人的著作,以及一些散文、随笔类的文集,等等。我对文学本身不是特别了解。我觉得董老师办的这个《开卷》是一种非常好的态度。
杨鑫(装帧设计师)在来合肥的路上,我在想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是站在书的背后、在作者的背后。董老师以前收藏了很多名家字画,有一次,他把杨绛老先生的题词拿过来,我当时挺想偷偷地藏起来的了。还有一次,他拿来了一批画,我当时没有仔细看,我以为又是他藏在家里的什么作品。后来我摊开之后一看,这些画挺有意思的,他说这个是他自己画的,我当时就大吃一惊。
一张一张地翻看,就觉得董老师这个画很别致,很有趣。董老师的这本书我们花了整整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在琢磨怎么去做,在目前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对图书装帧其实有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我们现在电子书对纸质书的冲击,纸质书越来越讲究它的装帧、设计、美感、实用感,所以我们出版人都有出版压力,都希望书能够让读者更加地偏爱和喜爱。董老师这个书我们拿到的时候,也在想怎么去设计它,到底呈现怎样的感觉。最后,《宁文写意》这本书的设计,采用了可180度翻阅度的做法,阅读体验感受非常好,我们大家还是都挺满意的。
戴玮(书友)我一直都很能讲,很能写,刚刚做了一个统计,我2016年在朋友圈写了80万字。干着其他的活,还写了80万字,其实也挺吓人的,刚才那个朋友讲是来当听众的,我本来今天是来看热闹的,但是觉得今天颜值颇高,没有打算说什么,因为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刚才听大家讲了一下,我和宁文先生正式认识是在2003年,因为2000年的时候,我们是在天涯的闲闲书话上聊过。
刚才这一会儿听了很多老师在讲文化,在讲出版,在讲《开卷》。我确实想起了很多往事,《开卷》和阅读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然而十几年一直这样下来,留下了很多印记,这些印记让我们的生命回过头来看的话,就会觉得知道了很多自己成长记忆的东西,对于自己本身的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朱莉莉(黄山书社编辑)我做过董老师的两本书,这两本书做的是我编辑生涯里面非常骄傲的两本书。现在出版界有很多非常烂的书,我作为编辑也在想,其实有些书他完全可以用电子版来代替,不需要做成纸质书去发行。我的书做出来之后,我自己也很喜欢看,我觉得也好想学画画。觉得这就是图书存在的意义,它能够让你产生共鸣,它能够让你去呈现给别人,作为一个编辑,我能做董老师的书,感到非常高兴。
我作为出版社的编辑,希望出版社有更多像你这样的书给读者,一个自己喜欢的空间,有很多好书可以看,我也是不懂画,不敢有太多的评价,与作者交心交朋友,结下了这样深厚的友谊。大家和你结下了友谊,有价值,有深度的见解,这样的美文,真的是你编辑,是你做《开卷》这么多年的一个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作为编辑和读者学习的榜样。
董宁文这本书的作者不只是我一个人,作者有很多人,这是一本特别的书。这么多年来,我送了很多的书出去。每每出了一套书之后,很多人就想要一套书,我们搞出版的人知道,如果我们都有买书的习惯,可能会对出版社,或者对作者而言,就是一种尊重。
尊重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养分,我觉得也蛮符合现在的状态。大家在安静地听一位嘉宾在说,所有朋友都在静静地倾听。我觉得大家都是在安静地说,安静地听,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安静,我觉得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美德,一颗安静的心里面有一种凝聚的力量。
(因篇幅所限,桑农、汪成法、鲁燕、马磊、钱之俊等朋友的发言未及整理刊布)
本文内容独家授权“糖点(iTangDian)”转载
©合肥纸的时代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