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妈妈是超人》,马雅舒在老公为她准备的“路边小型圆梦演唱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们想要评论我,喜欢我或者不喜欢我,你们都要真正的了解我。你看到了真正的我,对的错的,我都接受。
这段话,在当下的那个瞬间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坦白来讲,在曾经属于她的那段过往里,对她,我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且不说,这一段话是否有炒作以及洗白的嫌疑,就这一次她的态度而言,我觉得值得我的钦佩。
少年的《侠女闯天关》《萧十一郎》,让吴奇隆在我的心中成为了男神级的人物,这个世界对他的所有恶意,都会让我对他心疼不已。 更何况,当年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的离婚案。
得知的那个当下,只觉得我隆太可怜了,全世界都欠我隆的。 因了这样的缘由,加上当时看到的一些新闻,所以对于马雅舒,内心里始终存了芥蒂。
可是在现在听到她的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我突然转念去想她的这些年,以及在整个事件中,她的角色。
莫名有些心酸。
生活在人群中,我们都会知道,不管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我们都免不了要和人发生冲突。
起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外人看到的一般都只是结果,以及依据结果做的自我判断。 事件之外的人很难客观的了解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爱情中的是与非。 我们常常在很多的情感节目中看到一段关系,明明对错那样的明显,明明那样的不合适,可是到最后,他们还是选择在一起。 我们在电视屏幕之外气的直跺脚,可是选择权却从不在我们的手中。
其实细想之下是可以理解的,她们在一起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她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我们描述清楚的,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他们愿意说的,以及他们已经呈现出来的。可用这些是不足以判断对错、是非的。更何况感情里,从来就很难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
可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所以他们的所有选择就成了舆论的话题。他们想说的,可能不见得能被我们听到,电视节目的剪辑通常有非常神奇的魔力。
现在,我听着她为自己发声,第一次觉得,其实我不了解她。
而我,在曾经的那些年里,那样立场坚定的不喜欢过她。
这样的我,对她何其不公。
喜恶各凭己心,这本天经地义,只是如果随心所欲的喜恶,对别人造成了无意间的伤害,我们可以考虑稍微改变下原本的天经地义。
换个角度,其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很多不喜欢,也来自这样的想当然。
年幼时还好,想当然的不喜欢对我们造不成太大的影响,可是当我们开始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才知各种心酸。
你喜欢独处,不太擅长交际,一人觉得你高冷,说的久了,大家都以为你高冷。
你做事不喜欢太拿人情说事,结果得了一个不近人情的称号。
你可能只是偶尔的和父母意见不和,恰巧被撞见,于是就落了个不孝的罪名。
然后这些所谓的标签,就成了别人认识你的第一眼,他们习惯性的拿着自己的善恶判断着这个人,可是却忘记了他们判断的只是标签。
以己度人,倒是莫名的觉得有些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