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11岁盲童“独自”上学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引发众多网友的称赞与热议。
先天性全盲的高雅,每天需要敲打着盲杖走386米路,历经96级台阶,走15分钟才能回到家。是不是很勇敢?
可谁能想到,那些年久失修的盲道,乱停乱放的车辆,都让小高雅的回家之路充满坎坷与危险。
她不仅会迷路、还有被车辆行人撞倒的危险。
而“逼”着她独自回家的人,却是她的妈妈。
看到这,顿觉不可思议,这妈妈也太心狠了吧!其他失明的孩子,都是由家长紧紧牵着回家的,她却亲手将孩子置身于险境而不顾。
但看到后面,我才豁然开朗。
这不是心狠,而是一个妈妈最深沉的爱!
1
有远见的父母,都狠心
原来,高雅的妈妈每天都默默地跟在她身后,只是从不让她察觉。
看到女儿迷路了,妈妈也只是“冷眼旁观”。
因为她担心只要自己出现过一次,就会让女儿觉得总有人默默的跟着保护自己,形成依赖后,就不会主动去辨别。
所以,哪怕她会默默用身体挡住女儿没有避让的车子,会悄悄请求行人上前帮助迷路的女儿,也绝不让女儿发现自己一直在她身旁。
因为妈妈深知,她和先生终究会老去、会离开,要么教会女儿独立生活,要么让她成年之后再饱受生活之苦。
与其让女儿在长大后艰难生活,不如狠心一点,残忍地逼着她学着独立。
正是这种用心良苦,引发无数父母深思。
看着摸索前行的女儿和身旁煞费苦心的妈妈,不也是我们和孩子的日常吗?
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哪怕心如刀绞也要闭上眼睛,逼他成长。
就像高雅的班主任说的那样:
“其实爱是有很多方式的,你放开手让她独立成长,让她去锻炼,这是一种爱。因为盲孩子,他们视力上的障碍,限制了他们的行动,如果他们再从心理上不想走的话,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很小很小。”
为了让孩子拥有多彩的世界,高雅的妈妈就十分“狠心”。
除了“独自”上下学,她还鼓励女儿进行各种尝试:去无障碍阅览室,去结识好老师,参加语文朗读大赛,在学校弹钢琴、吹陶笛、讲英语……
正是妈妈的“狠心”,才让这个身有残疾的孩子,活得比正常孩子还要乐观、积极、上进。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那么点狠心。
2
“狠心”的父母,才能养出有毅力的孩子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里,小小春和草原男孩儿拔河拉力比赛。
看着瘦小的儿子跌倒在地艰难支撑,陈小春蹲在原地没有上前,关切地喊:坚持就是胜利。
小小春脸憋得通红,两只手揪着杂草十分吃力,欲哭的双眼、痛苦的波波眉让一旁的吴尊看得一脸心疼。
陈小春一直紧张专注地对着儿子鼓励:加油!好儿子!
小小春坚持到最后,老爸陈小春一脸骄傲:你很棒,我帮你揉一揉。
小小男子汉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舍得让孩子接受生活的锤炼,是成就孩子的美好选择。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这团焰火,姿势坚韧,时而灼烫,总是照耀。
放开手脚,让孩子和困难对弈,是为坚强的明天积蓄养料。
叶惠美给予儿子周杰伦无限温暖,但她对儿子音乐的学习,却很严格。
周杰伦回忆说:“我每次练琴时,妈妈就拿一根棍子站在后面,如果说我的音乐底子打得深厚,都是那根棍子逼出来的。”
后来杰伦做了音乐制作助理。看着儿子熬夜创作,日渐消瘦,叶妈妈没有劝阻,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
妈妈的“狠心”无形中推着杰伦“一步一步往上爬”。
经过熬夜守更的打磨和坚持,周杰伦终于迎来属于他的碧海蓝天。
“狠心”的旁观里,藏着父母最温柔的期许。
“狠心”的督促里,照着孩子光明的前路。
3
“狠心”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成为“巨婴”
高尔基说: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牺牲之大,在世界上实属少见。
他们中的很多人习惯“事事包办”,心安理得又沉醉其中。
亲戚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他妈妈提起自己的“功绩”总是一脸自得。
“我就负责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好,孩子学习好最重要,洗衣服、刷碗啥的都不用他做……”
本意是心疼孩子,却让孩子错过了很多机会。
还记得去年那个上海名校海归男“啃老”7年的事情吗?
82岁的丁阿婆身患尿毒症,经济拮据,还要养48岁不工作的高学历儿子。
儿子非但不觉得愧疚,还谴责说都是妈妈毁了他的前途。
丁阿婆悔不当初,承认是自己过分溺爱。
从小到大,儿子大大小小的事情,丁阿婆样样包办,使得儿子过分依赖母亲。
结果长大了缺乏责任感和受挫能力,成了啃老的“巨婴”。
孩子总有一天要走进社会,如果从小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就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事业,还有婚姻生活。
《都挺好》里,苏母极度宠爱嘴甜的二儿子苏明成,家务不用做,衣服不用洗。
工作是母亲托关系找的,婚房是家里屋子卖了凑钱买的,开好车穿名牌,工作了还要家里各种贴补。
苏母凡事都惯着他,养成了儿子幼稚、脆弱又无法无天的性格。
直到失去庇护,苏明成一根筋搞投资,上当受骗又与上司闹僵,丢了工作,和妻子离婚……
陷入困境,他只会逃避:要是母亲在,就好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喝饱一剂足量的你所谓的幸福,他就可以被毒死。
成长本来是化茧成蝶、展翅高飞的过程,父母的溺爱,却让孩子折断了羽翼。
4
父母的“狠心”,藏着孩子光明的未来
《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智商比能上公立学校的最低值低了5分,校长建议去上特殊学校,妈妈却坚持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
阿甘独自坐校车,接着打橄榄球、上大学、参军、打乒乓、捕虾、长跑……
妈妈虽然担心、不舍,但从来都是鼓励,而不是阻拦。
妈妈说:“嗯……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命运,你要凭着上帝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阿甘问:“我的命运是什么,妈妈?”
妈妈说:“你要自己去弄明白。”
“狠下心”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并不是强加给孩子一个目标,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懂得放手,并善于引导。
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中记录过自己对孩子“爱的转变”。
刚移民到以色列时,她还是那个把孩子伺候得无微不至的“孩奴”。
却得到邻居大婶的训斥:“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你这样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身处以色列,耳濡目染系统的犹太家庭教育,经过重重考量,沙拉不断为“高质量的母爱”做出努力。
从天天给孩子送饭,到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从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到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逆商;
从越俎代庖,为孩子做决定,到退居二线,鼓励孩子寻找兴趣和愿景,并不断关注、探讨、鼓励、引导。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孩子们事业有成、追求充沛,最感激的就是沙拉克制而理性的母爱。
5
爱孩子,就“狠心一点”
龙应台说: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却不能代替孩子去生活。想要孩子的未来过得顺畅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要“狠心”一点。诚如儿童心理学家所说:想要成年更幸福,童年就需要辛苦一点。
爱孩子,心疼孩子,保障孩子的基本需求,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本能,但让孩子学会独立、担当、坚持,却需要智慧和方法。
对孩子“狠心”,孩子可能难过一时,却会受益终生。